人物
09

痴心教育报春晖

——记山西省教学能手、夏县实验中学教师张晓春 张娟 蔚岚

    她用火热的激情感染学生,用完美的动作引导学生,用严谨的教学启迪学生。她的课是一支欢乐的歌,一副美妙的画,一杯醇厚的酒。“山西省教学能手”是她对自身严格要求的结果,“山西省骨干教师”是她躬耕一线的真实写照,“运城市优秀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是她对课堂教学孜孜追求的结晶……

  她就是夏县实验中学教师张晓春。

锐意进取

  志当好老师

  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张晓春就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潜心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广闻博采,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知识,以最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利用听课、讲课、座谈、研讨、外出学习等一切机会,虚心学习,诚恳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白天,她不断地磨砺教学经验;晚上,阅读科学教学著作、创设计、写反思。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始终坚持着、努力着,终于在教学上悟出不少自己的“理论”:

  ——“教学不能只唯教参,因为教参是面面俱到,很难让学生把握一个重点,我是每节课解决一个重点,一篇课文讲完后,让这些重点连成线,让学生融汇贯通掌握。”

  ——“一篇课文讲完之后,我通常为找一篇姊妹篇来延伸学生的阅读,一方面训练、反馈学生课文学习掌握的情况,一方面加大学生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谈起自己的语文教学经验,张晓春老师娓娓道来,而这些并不是她的“终极目标”。语文成绩的高低,写作水平是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她从散文名篇到诗词鉴赏,从教育理论到课堂实践,从钻研教材到研究考纲,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力争用诗意的光芒照亮学生。

  诗意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才动人,有诗意的语文教师才珍贵。缺乏诗意的语文教学,就好比一片荒草丛生的田野没有了鲜花的点缀,荒凉而无生机。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这是新课改给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张晓春致力于给学生搭建诗意的语文世界。她坚信勤能补拙,布置给学生的作文,她自己先写;她喜欢用笔记录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班级里的有趣瞬间、校园里的动人故事,她都一一与学生分享,告诉他们写作其实不难,贵在用情、用心。

  学生们常说:“最喜欢上张老师的语文课,她让我们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写作。”她常常为了学生的一点点小确信而绞尽脑汁,为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她还推出许多独特的做法:每天一次诗歌趣读、每周一次读书分享、每月一次积累比拼等,在她的带领下,她们班的语文成绩常常名列前茅。

  同时,她积极参加学校的团队教研工作,依托“说、讲、评一体化”活动,不断打磨、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不管工作有多忙,晚上有多晚,她都会琢磨第二天要上的课,精心设计学案,努力把每一节课都上成精品。

温暖学生

  自己先发光

  总有一些年份会在历史的年轮上烙下深深的印记。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各行各业都在接受一场考验,学校工作也不例外,接到学校的直播教学任务后,张晓春主动承担了更多课时,由于没有经验可复制,她迎难而上,从硬件设施到软件准备都亲力亲为,她根据学情精心备课、琢磨教法,常常一连几个小时都不离开电脑,只为了斟酌每一句课堂用语。

  作为教务处分管教研的工作人员,她积极组织同学科教师网上教研、制定周教学计划、把关和打磨青年教师的直播课。

  作为班主任,她还要及时跟踪、掌握每一位学生身体状况,坚持“一天一汇报,一周一班会”;她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在疫情阴霾的笼罩下坚持用爱和责任温暖学生;她还对自律意识差、懒于学习、不会规划的学生进行电话家访、微信沟通,引导学生严于律己、目标明确、积极向上。

  作为母亲,她不是很“称职”。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要参加高考,老二年仅五岁,婆婆刚刚做完关节置换手术,她也想做一个好母亲、好媳妇,可是一想到那些无法返校上课的学生,情感的砝码就自然偏向了学生这边,只能把对婆婆的亏欠,对孩子的愧疚深深地埋在心底。家长们常常说:“把孩子放到她的班是孩子的运气,更是家长的福气。”唯有她自己知道每一份信任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付出。

  老师的爱是看不见、摸不到的,老师像许多家长一样也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有人说“老师是位伟大的工程师来塑造学生的思想”,也有人说“老师是一杯水来滋润学生的心田”。而张老师更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给同学们带来暖心的呵护。

  张晓春一直在默默地付出着,她认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该有的责任和素养,在教师这份伟大而崇高的职业中,张老师以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们的成长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同时更为广大教师塑造了优秀的学习模范。她没有抱怨过一句,没有感到过厌倦,相反,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她倍感欣慰。因为她期待用自己的双手,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踏踏实实的教育教学,精心照料的每一朵花,向阳绽放。

坚守初心

  做好引路人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是张晓春老师用来鼓励学生的话,也是她自己的座右铭。她热爱语文教学工作,深谙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师生的和谐互动,是知识与思想的交融,是解惑和明理的升华。

  张晓春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一个勤于思考、勇于摸索的教育探索者。

  在课改的大潮中,她身先士卒,率先探索,积极加入学校推广的“目标·引领”三段五环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做示范课、引领课,将自己的课堂组织得充满活力,富有激情。她多年从事初三教学工作,为了把准初三中考命题方向,她研究中考试题,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一核·六维·四手段”中考改革思路,理清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她虚心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摸索教学规律,开展专题教学,成为学校的楷模与标杆。

  她从教二十余载,学理念,转观念,争做课改排头兵。她笔耕不辍,乐学好思,变“杯中水”为“长流水”,甘做课改实践者。

  根据初三的教学实际,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她推出许多独特的做法:每天关注一则时事新闻,积累一句名人名言,完成一篇100字以上的微写作,坚持一小时阳光运动,开展学优生和学困生一对一结队帮扶活动……在她的带领下,她的班级无论是语文成绩还是班级总成绩均能名列前茅。

  为了不辜负家长的信任,每接手一个班她都会详细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状况,对那些留守儿童她会格外关照。去年她的班里有个叫柴夏的学生,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外出打工,孩子幼小的心渴望被爱,可是年迈的奶奶无法和孩子有效地沟通,长久的压抑让她变得孤僻、暴躁,甚至抑郁,稍有不如意就用小刀在胳膊上划出一道道口子。

  作为班主任,张晓春很快就在家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看着孩子失神的眼睛,一个教师的责任感促使她下定决心帮助柴夏。她找孩子谈心,给孩子购买生活用品,给孩子妈妈打电话沟通。她还多次咨询学校的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一步一步治疗孩子心灵的创伤。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柴夏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柴夏对她说:“老师,在我心里你和妈妈一样亲。”那一刻,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心守一抹暖阳,静待一朵花开,她品尝到了作为教师那份最甜蜜的感动。

  她就像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她就像石阶,默默地承载着学生的进步;她就像蜡烛,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她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她的爱,如春风般和煦,似太阳般温暖,若清泉般甘洌。

  她痴心教育,将教育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绽放着平凡师者的流光溢彩!






点赞(1)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