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扼杀孩子的“自我”意识
——校长答家长问 詹文龄
家长:我的女儿上小学二年级。我觉她太听话了,老师让写什么就写什么,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好像没有自己的想法。她还特别在乎妈妈,特别关注妈妈的表情,好像妈妈就代表一切。我觉得她思想压力大。而且,她在学习方面也不积极主动,平时写完作业就没事了。例如有两次数学测试考得不太好,她也不跟我说。我要惩罚她,停了她的零花钱,可是她没什么反应,停了就停了。想吃了、想喝了她也不说,我问她怎么想,她说“太痛苦了”。我总觉得孩子有什么话不跟我说,怎么办?
詹文龄:孩子非常在乎妈妈的表情,很可能是在孩子3岁前妈妈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就出了问题。也许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等等。每个孩子都想做好孩子,都怕爸爸妈妈不喜欢自己,所以孩子们努力地按照大人的要求变成一个表面很听话,你让怎样我就怎样,但内心很痛苦的孩子。
家长:孩子平时就很听话,我没有采取过严厉的管教,也没有训斥过孩子。不过,我们的确希望孩子是一个听话的乖孩子。可是,她现在太听话了。
詹文龄:家长虽然没有训斥和严管,但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这一理念就会渗透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家长和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有时甚至是一句亲昵的温柔的话,都很容易使孩子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从而去适应家长和老师的想法。时间长了,孩子的想法就会慢慢地退化或者被压抑。开始孩子也许会感到痛苦,但时间久了就会变得麻木,变成唯唯诺诺、没有自己追求、没有欲望、没有“自我”的人。
一提到“自我”,人们可能就会想到“自私”,但“自我”绝不是自私。那么,“我”是指什么?在英文书写中,“我”字永远都是大写,这说明了西方人对“自我”的重视。因为“我”就是我这个人,我是世界上唯一的,我是完全不同于别人的、有自己个性的人。非常可惜的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并不知道培养和保护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常常在教育中,有意或无意地扼杀了孩子的“自我”。
有一次我听一位青年教师的课,这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在课堂上,教材内容讲完了,这位老师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学生们齐声响亮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的,同学们互相看着。其中一位学生的手稍稍地伸了一下但很快就缩回去了,可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她温和地对那位学生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孩子怯怯地站起来,低声地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孩子大声点,一边走过去俯下身听,终于听清楚了,很耐心地又讲了一遍,然后对这位学生说:“请坐,以后要注意听讲。”
下课后,我把老师和这位学生请进了办公室。学生小声说:“校长,我以后上课一定会用心听讲!”我对他说:“孩子,今天请你来不是要听你检讨,而是要表扬你。因为你敢说真话,不懂就问,这是很了不起的,是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只是,今后再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理直气壮地问,不懂就把手高高地举起,你说对吗?”孩子看了老师一眼,老师赞许地点了点头,孩子兴奋地向我们行了个礼,飞奔而出。这位老师对我说:“校长,我原以为你要和我谈这节课的教学情况呢?现在我明白了,我的问题就出在‘以后要注意听讲’这句话上。因为这意味着这位敢说‘我不懂’的学生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孩子们都愿意做上课认真听讲的好孩子。这样,我今后只能听到齐刷刷的‘听懂了’三个字了。”
其实这位老师根本就没有批评孩子,只是温柔地鼓励。但孩子会认为“我不懂”是对不听讲的坏孩子才说的话。以后不仅是这个孩子,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只有“听懂了”才是老师需要的好孩子。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老师的观念中,因为老师认为,没有问题的课才是好课,没有问题的孩子才是好孩子。试想一下,没有问题就没有发自孩子心灵深处的真实信息,就没有每个孩子真情流露的参与,那么课堂怎么可能生动?教学怎么可能成功呢?
因此,作为妈妈,应该从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做起。只有让孩子敢说自己真实的心里话,敢说“我不会”“我不想”……才可能了解孩子,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她说太痛苦了,说明对孩子的伤害已经形成了。现在才是二年级,问题还可以补救。妈妈要认真地和孩子交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另外,在孩子今后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点长处,家长就要及时表扬,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很多能力,使其重视自己的存在。同时,家长还要和学校结合,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她自己去获得成功,恢复孩子的“自我”意识。否则,在长期的压抑下,孩子没有了自我,就会成为一个自卑、依赖心理很强的人,会给孩子今后走向社会造成困难。所以,这个问题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作者系山西通宝育杰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