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 课程先行
——晋中市榆次区逸夫小学课程建设新样态 郑二英
晋中市榆次区逸夫小学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学校的正中央”的办学理念,实施“和而不同,达于雅慧”的“和雅”教育,坚持注重学生全面加个性发展,学校给学生舞台,给教师支点。
如何通过课程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通过好的课程样态表达学校办学目标,如何通过多元、开放、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落地学生核心素养,如何在“双减”背景下通过课程品牌打通学科边界走向全程育人,都是我们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为此,我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过程中,群策群力,不断钻研,探索出一些有效的途径。
一、基于学校特色合理安排时间,为打造特色课程名片奠定基础
我校在总的在校时间不超的情况下,采取长课与短课相结合的课程形式,每天三节长课(40分钟)三节短课(35分钟),科学合理设计课程,打通周五下午1小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落实“5+2”课后服务。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时创新办学思路,为成功打造特色课程这张名片奠定坚实可行的基础。
二、努力开发学校课程体系,让学校的一切活动、场域都体现课程文化
(一)楼层文化,一种无声的教育熏陶
建设楼层文化,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瓦,融入校园文化课程之中,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
(二)节日文化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展示的平台
三月英语节,四月体育节,五月艺术节,十月科技节,十一月国学节,十二月歌咏节,这六节是逸夫小学每年的固定节日,是学校节日课程文化的有机载体。
(三)“四礼”阶梯式成长礼,见证小学仪式课程文化
一年级学生入学的“开笔礼”,一年级学生六一儿童节的“入队礼”,四年级学生的“成长礼”,六年级学生的“毕业礼”,在成长过程中感受仪式文化,美好人生就此拔锚启航。
(四)日常活动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建设是学校发展的芯片,是学校实现育人功能的载体,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我们在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出了一些有逸夫标识的特色课程和学校课后服务课程。
1.每周周一的新闻评述。引领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我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周一早上都进行新闻播报。
2.“课间音乐吧”。学校在一楼大厅里布置了音乐展示台,摆设了钢琴。为了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每班两天,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后,内容一天是表演节目,一天是课本剧。本学期课本剧安排的主题是六年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风校训等,五年级重点是理想信念,四年级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心理健康,二年级好习惯,一年级好行为。课本剧由老师、家长、学生自创、自编、自演,由音乐老师负责组织,政教处进行考评,各班级负责出节目。
3.“每周一歌”。坚持用歌声开启新的一天,每周一歌活动坚持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首新歌,每天早晨孩子在歌声中律动中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
4.课后服务课程体系。课后延时服务实施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新模式,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优化延时服务的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
学校在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利用周三、周五下午。积极创办共享课程,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教育等。
5.走进大课间,在健康阳光中成长。加上以下元素:一是学生行进线路为应急疏散线路,二是日日进行队列行进检阅,三是六条长龙在校园盘旋,四是军姿站立挺有拔,五是健身健美融合。大课间活动成立逸夫小学品牌课程之一。
6.红领巾广播站。开设有佳作欣赏栏目、心理卫生栏目、国防教育栏目、校园动态栏目、养成教育栏目,实现了宣传、分享、激励等多个教育功能。
7.每周一升旗也打造成升旗课程。国旗下讲话按每月一事每月一德序列推进。
8.综合实践活动社团。从学生、教师、家长中征集社团类型,发布海报招募队员,阶段性展评,期末家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观摩团进行成果展示。
三、评价课程导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真正的教育是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完善而科学的评价开发成课程,是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效果、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关键环节。
逸夫小学采用的是“一表一台一栏”,每个学生一表(星级评价月考核表),侧墙上一台(班级星级评价展示台),黑板上一栏(小组评价栏)。这是学校制定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手段,从学生的学业成绩到学生的行为习惯,从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到学生在家的自我约束,从班主任到各学科老师,从课堂到课外给与学生全方面的评价。评价过程淡化了对学生甄别与选拔的功能,侧重于对学生的激励、促进,表彰的功能。评价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同时和班级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个月进行一次汇总,达到规定的数量就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班级小明星称号。
实现“人文求善,审美求美,科学求真”价值追求,呈现“每一个都不一样,每一个在生长,每一个都精彩”的美好发展样态。(作者系晋中市榆次区逸夫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