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促进专业发展
原曙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一个学校存在的价值在于能否促进人的发展,最终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发展的前提是教师队伍的不断提升与自我成长。因此,榆社县东升小学在教育实践中,确立学校要以促进教师发展为中心,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因为只有教师得到充分发展,教育质量才会得到提高。教师素养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学生素养的提高才是教学的最高目标。
一、创新研究与培训互补共建的管理模式
为了改善以往教导处只抓教学管理忽略教学研究,教研组只管教学研究不管教学质量的局面,我校撤销了教研室,将教研组并入教导处组织管理,将教研室业务骨干归入教导处,让学校教育质量管理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以此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学校还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主要承担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学校对教师教育技术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学期中,老师们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困惑,或者出现职业倦怠等现象。教师发展中心会针对教师工作中的需求,准备菜单式培训。遴选业绩优秀、经验丰富的教师举办教学经验论坛和学生管理沙龙等活动。老师们需要什么,学校就培训什么;学校推动什么,就组织教师学习什么。教师培训有效弥补教学研究的不足和短板,达到互补共建效果。
二、构建常态化与阶段性交互运作的研究模式
我校坚持开展常规研讨,确保教学中持续研究,研究中促进教学,形成东升校本教研的新样态。
学科教研活动,以开展集体备课、公开示范、议课研究为主要环节。一个学期下来,每个人至少一节示范课,周周都有观摩课。在常规样态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同时,针对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偏大的现状,以基于教师现有起点,开展阶段性课堂展示的研究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全员教研教改积极性,力争人尽其才,各有所获。
每学期初,我校还会开展以青年教师、新入职的教师为主的检测课。学期中,以获得过能手、骨干等成熟教师为主,展开示范课研究。学期末,各个学科组选派代表参加全校课堂教学技能比赛。一学年为周期的循环式、交互式的活动,以达到教研效益最大化为目的。
三、坚持问题导向把研究内容指向学校发展的需要
常规样态下的校本研究模式是学校持续前进的重要保障,是教师教学技能稳步提高的有效方法。但时间一长,也容易陷入一种僵化倦怠的局面。着眼当下,亟需确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研究。
过去的校本教研中,总是以研究教材处理,研究教学重难点的突破,研究教学结构的优化为重点。一节优秀的教案把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各个环节设计得非常精巧,看似无懈可击。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个集合学科组集体智慧的优质教案,老师上下来,教学实效却并不理想,常常会出现好的教学设计上不好课的现象。因此,我们把教材与学生的关系、教材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把关注教师如何教转向学生如何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课堂上心中有教案,心中有学生。同时,还确立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指导思想。经过不断地尝试,初步形成了:前置练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答疑解惑的基本教学模式。
在新的教学模式实践中,老师们常常因为前置练习环节中,花费时间过长而无法完成课时任务。在困惑中打转的我们迎来了我市教研室组织的“前置作业的课题研讨会”,这是对我校最有指导性的课题。在进一步明确课前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后,摒弃了原有作业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与弊端,编制了“学生课时作业本”,当堂学当堂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作业质量,保证了教学质量因作业的设计调整得到更有效的巩固提升。
我校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也一直致力于推进“以文引文”、“一加x”的语文课堂构想。在生本语文课堂研究中,积极推进“大阅读”教学等等,配套的“丛书”解决了多年来“找米难”的大难题。在这过程中,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的深入广泛的全科阅读被更多的老师、家长及全社会重视。学生阅读量的增长将更加有效地丰富其知识积累、培养其终身阅读和学习的习惯,丰盈其精神世界。
总之,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支撑,所以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永恒的命题。让我们依托校本教研,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规律,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跟随时代的步伐,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跟随社会的进步! (作者系榆社县东升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