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10

用劳动浇灌“双减”之花

王岩峰

  “快看,同学们在干什么,那么热闹?”“那不是春天孩子们种下的希望吗?他们正在收获呢!”课间时分,两位老师边议论边走向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同学们有说有笑,有的在拔胡萝卜,有的在掰玉米,有的在清理萝卜秧和玉米杆……

  生活即教育,劳动是优秀的教材。我校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给予了学生多方位多角度感受自然,培养了学生的生命情怀。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我校本着“劳育为荣”的宗旨,以创造性的方式推动劳动教育落地、扎根、生长,“家务小能手”“整理小达人”……一个个劳动课程隆重登场,孩子们亲历着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经历,体验着劳动的欣喜与幸福,用双手、用童心成就了一幅幅诗意的蓝图。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了不同的劳技课程,低段学习初步的自理能力,开设了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摆碗筷、洗袜子等课程;高段学习较复杂的生活技能,开设了垃圾分类、钉钮扣、缝衣物、独立买菜做饭等课程。课堂上,老师灵活运用教学视频,通过现场示范,指导等方法,让同学们参与到劳动技能的学习中,学生们兴致勃勃,既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又学会了实用的生活技巧。

  更重要的是,劳动打通了学习与实践的通道,让“双减”之花更加绚烂。

  通过劳动,孩子们明白了《落花生》中“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的步骤和意义。语文老师更加紧紧围绕语文要素,根据文本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思考感悟中领略到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

  通过劳动,孩子们真真切切明白了“一米”有多长,“周长”和“面积”的内涵是什么。数学老师依据“导学展练评”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操作、去表达、去交流、去展示,并有机地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劳动,孩子们看到了植物生长的过程,体验到了种子发芽的神奇。“聚焦、探索、研讨”,科学老师注重问题导向,让学生去预测和猜想,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展示环节,引导学生说步骤、说现象、说结论、说应用,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并掌握科学知识。

  不仅这些学科有了变化,注重“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带给人美的享受的音、体、美学科,强调生活化语境的英语学科,全都因为劳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此为契机,我校组织开展了“一周一学科,听评相结合”的同学科听评课教研活动。课前,老师们精心备课,并制作精美实用的课件,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课上,老师们声情并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上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鲜明。课后,听课的老师也非常珍惜此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做好记录,写下心得。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老师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纷纷表示今后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潜心钻研,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注重细节,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法学法;巧抓落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我理想的教育是“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一直以来,我校通过校内的劳动课程与课后的劳动作业,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与价值,浇灌“双减”之花,体会到动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  (作者系垣曲县长直中心校校长)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