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太谷策略”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没有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就不可能有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自2007年起,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强调,要建立区域内公立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晋中市太谷区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城乡教育盟区机制下的捆绑式交流、共生体合作、名师示范”的教师流动机制,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交流轮岗对象的筛选
总体而言,交流轮岗不是学校领导的特权,而是所有校长和教师都要参与的行为。太谷区在选择交流轮岗的对象时,秉持公平优先、兼具弹性的原则,同时鼓励校长要以身示范,带动教师。
二、交流轮岗的方式
太谷区在校长教师交流中探索了多种交流方式。一是城区内学校实行强弱捆绑交流。1所城区优质校对口2-3所同城薄弱校进行交流,形成教师交流、同伴互助、集体备课、共同教研的联合体。
二是城乡学校实行盟区式交流。以区域优质学校为龙头,对应1-2所乡镇学校结为盟区,进行城乡对口交流。在盟区内开展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和网络教研三类教研,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是城乡学校实行团队式交流。城区优质学校的教师以团队方式交流到乡村学校,交流教师团队由学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正高职称教师等构成,形成较为成熟的教学、管理团队,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受交流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
四是校际实行结构式交流。在城乡音体美教师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太谷区创造性提出了结构式交流模式,提倡短缺学科的教师在学校间、科目间进行互补短板式交流,从而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结构。
三、交流轮岗的程序
太谷区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在程序上主要实施两级管理:由区教科局负责整体策划、审核、备案、督导和评估,由学校进行交流动员。主要有教师自愿报名参与、教师与领导协商参与两种情况。具体流程如下: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交流方案,将交流计划统筹下达到学校;学校制定交流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确定人选并做好交流干部和教师的聘用和解聘工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备案存档,办理有关手续。此外,在轮岗交流的过程中对教师交流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并将干部教师交流工作的总结上报市教育局备案。
四、交流轮岗的原则
由于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仅涉及到教师本身,还涉及到教师家庭,因此在保证交流公平的基础上,太谷区还充分考虑实际,对部分特殊情况实行弹性管理。主要的交流原则有:1.公平原则。太谷区在制定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相关政策和程序时,将公平原则渗透到了交流轮岗的各个层面,从交流教师筛选到交流过程、交流总结、交流评价等,均有详细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公平原则。如在选择交流对象时,明确提出“同等情况下优先安排交流对象中未有交流经历的教师和在同一学校任教时间较长的教师交流”,从而保障了每位教师都有平等的交流机会;对于可能出现的“人情交流”“不对等交流”“拆东墙补西墙式交流”,太谷区教科局在政策文件中进行了明文禁止,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调入教师,只要达到交流条件,均为交流对象;交流教师和支教教师交流期间请假需按有关规定执行,因事、因病请假超过有关规定的,将延长交流时间;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享受农村教师补贴,交流到县城学校的教师不享受农村教师补贴,其经费从奖励性绩效工资中调节支出;实有教职工总数达到编制数90%及以上的学校,原则上实行对等交流,不能单向增加教师数;同一中心小学内部不同分校的工作经历可累计视为本人在该中心小学的工作经历,但不视为交流等。
2.以人为本原则。在以公平为基础的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中,也不缺乏对交流教师的人文关怀,即政策也存在适当的弹性。如学校在确定交流人选时,先安排已完成一轮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也避免了来自家长和社会对交流的阻力;城区教师交流范围一般在教师住所3公里内,骑自行车不超一刻钟,农村小学教师在中心校之间交流,骑自行车不超半小时,从而保证交流工作的平稳运行;由于城乡生活条件差异较大,城乡交流服务的期限依据交流路途的远近,分别为1年、2年和3年,原则上实行“人走关系留”,保证其在原任教学校的工资福利等待遇不变;对于正在怀孕、休产假和哺乳期的干部和教师,不安排交流;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会认真调查了解参与交流的教师的年龄情况、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不搞“一刀切”;要求学校重视交流教师的欢迎、欢送工作,为交流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使交流教师愉快离开旧校,安心留在新校。
3.政策导向原则。从2009年起,太谷区对参与交流的教师实行申报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或职务时优先,评选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各类模范时优先,评选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时优先,提拔任用时优先的“四优先”政策;对现受聘为高中级教师职务的干部、教师交流后暂时无法聘任的,继续享受高、中级教师职务工资及待遇。这些举措都促进了教师由被动交流转为主动交流,充分调动了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和自愿性。
在稳定的教师流动制度与规范的保障下,太谷区教师的参与度、积极性都较高,保证了城区内、城乡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在实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需要突破和思考的地方,如:参与交流的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是所有教师一视同仁还是优秀教师优先?是先满足教师的个人需求还是政策公平优先?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地思考和解决。此外,太谷区参与交流的教师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评优、晋升、提高生活质量是他们参与交流的主要动力。然而,奖励政策的制定本身是为了保障交流的稳定,是对交流教师的激励和肯定,却不能将这些奖励政策作为交流轮岗的目的和价值,否则交流轮岗的意义和价值将被弱化。因此,太谷区校长、教师的交流轮岗程序和政策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保证其合理有效实施。(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市太谷区教育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