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厚重的学校文化
太原市第五十一中 郑俊兰
学校的使命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两个重要途径是过硬的教学质量和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过硬的教学质量体现的是教师敬业和学生好学、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学校文化在学生身上的具体体现。教书是载体,育人是根本。企业文化是为了凝聚人心,人心凝聚才能出来好产品,企业才有生命;学校文化是凝聚老师和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凝聚师生力量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生,学校才有活力,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学校文明进程的积淀。它产生于学校自身,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同、共识和维护,并随着学校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也成为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显著特征。学生素质是一种文化影响、文化浸润、文化熏陶的结果,学生的素质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学校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原则上应该成为学校工作上的方向与指导。学校文化是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如何才能建设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最终体现学校最具特色、最明显、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学校精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的环境文化包括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校园的整洁美观、校园的墙、校园的路、校园里的每一个标语口号和警局格言、文化长廊等等,总之,就是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出优美、文明、高雅、理想与奋斗以及人与人的关爱、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文化氛围,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有的学校把历史伟人、著名科学家、思想家的画像和他们的崇高人格、伟大业绩挂在墙上,去影响和鞭策学生;有的学校用世界名校的校名来命名自己学校的建筑或教室,有的学校是把名校的照片和特色挂在墙上,为学生寻找前进的方向,激励学生为理想而奋斗;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作品挂在墙上培养学生的自信;有的学校把学校的教风、学风和校训以及学校精神写在醒目的位置上,时刻警醒着学生;还有的学校把警句格言挂在墙上告诉学生们做人做事的方式和学习的方法。例如,我去过河南永威学校,他们是把自己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学理念、班级之间的各种评比以及早恋的危害等内容挂在教学楼的墙上和其他大家容易看到的地方,没有照搬照抄,都是自己的特色。再如,我刚刚离开的三十二中学校有一面铜质浮雕墙,长约60米,宽1.5米,墙上雕刻的是“中华美德”和“中华名人”的故事,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渊远流长,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斗志;学校还在北师大教授的指导下,确定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三礼”教育,学校专门在教学楼大厅安装了一台触摸频大电脑,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中国是礼仪大国,礼仪是文明与文化的显著标志,也是一个人修养的表现,鼓励学生人人争当文明礼仪好少年。这些浮雕版画和电脑上的故事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也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生活化,为学生的言行举止做了很好的引导和教育。一所学校一个特色,每一所学校都需要校长和全体教职工用心挖掘自己学校的历史,找准定位,规划未来,设计出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环境文化。学校的环境文化一方面要古朴优美,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要气势宏伟,彰显科技的进步,洋溢出浓厚的现代气息。
二、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里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应该受到制度的约束,依法治校,维护公平正义,树正气、鼓干劲,应以制度育人。比如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教科研制度等学校制度要为教职工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氛围,鼓励教师钻研教学,探讨教学研究,大胆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鼓励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友爱、团结合作,鼓励教师增加内涵,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师德高尚、有内涵、有学者气质的教师。学校定出的政策、制度要有持续性,教师和学生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时间长久了就形成了稳定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若一时一变,大家就无所是从,政策和制度就形同虚设,成为摆设。例如,学校的绩效考核制度和绩效奖发放办法,鼓励青年教师不仅多干工作,还要干好工作,形成了多干少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风气,极大地调动了年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师们不愿意当班主任的难题。制度文化对于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员工群体的思想意识、舆论风气、心理素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它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学校精神的凝练与培育,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它决定着学校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决定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学校文化的取向和性质。这种精神是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经验的文化积淀,它植根于学校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之上,是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一种群体意识,它直接体现在师生员工的气质和精神风貌上,它影响着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是学校的“精、气、神”。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良好的校风可催人奋发进取,有助于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工作责任感,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例如,北大的学生和清华大学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北大学生:热情奔放、个性张扬、喜欢交际、善于交流沟通,怪才、奇才较多。清华学生:含蓄稳重、勤奋严谨,团结协作精神强,不达目标不罢休。北大、清华的学生都是我国中学生中的佼佼者,经过几年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出现了这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学校的概况、学校的历史有关,更重要的与学校的精神文化有关,与一代一代北大人、清华人的精神传承有关。北大的校训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学校的精神文化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校精神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具有深远意义。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的创造以及教育制度的形成,校长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所学校之所以有这样而不是那样的学校文化,是跟校长自身的信仰、道德、人格等综合素质分不开的,学校文化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其治校经验的辛勤积累。
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一定是融入了历任优秀校长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管理个性的。当我们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时,就承认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发展进程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文科背景比如爱好儒学的校长,他的管理就会显示出平和中庸、沉稳持重的个人风格;相反,一个理科背景比如学数学出身的校长,他的管理就会或多或少地显示出严谨、精细,喜欢量化的特点。这些不同个性的校长在管理中显示出来的不同的工作重点和管理个性对学校文化尤其是校风的影响是巨大的。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规范、暗示、熏陶、启迪和管理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心理人格、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从而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师生素质的提高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最终才能教书育人,培育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