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10

从“双减”政策看项目学习

张卓玉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学校都积极响应号召,从减负、增效、提质出发贯彻“双减”精神。“双减”政策真正希望达到的是以“减”促“增”。那么,学校、教师如何在这一背景下促进学生学习的“增效”?项目学习又可以在其中如何发挥它的价值?  

  从“双减”政策看项目学习的意义、功能

  “双减”政策的实施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学校的作业过多,再一个是社会的补习过多。为什么近年来学校作业越来越多,社会补习越来越泛滥呢?有两个直接原因:一个是作业多、多补习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正是当下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了学生多作业、多补习的需求,从而导致大量的作业和社会问题。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多作业、多补习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办法。这一原因是铁的事实。如果过多的作业和补习无助于学生提高成绩,那么我相信没有一个老师会布置大量的作业,也没有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正因为布置过多的作业、参加补习班能提高学生成绩,这才造成了国内多作业、多补习的现象。这背后根本的原因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内容依然强调知识传授、技能训练。这是最要害的原因,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落实“双减”政策的治本之策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以素养为本,在做事和应用中学习。我们要追求的是实现社会生活—学科知识—身心成长的一体化,即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变革。第二,改进作业内容。强化作业的探究、体验功能,弱化作业的巩固、训练功能,实现课前—课堂—课后的一体化。第三,改进考试内容。素养立意,坚持怎么学就怎么考原则,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双减”政策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作业内容、考试内容上进行改革。

  通过这些改革,从而实现哪些目标呢?

  第一,弱化训练性补习对完成学业、提高成绩的作用。无论是校内的作业,还是校外的补习,要把它们完成学业、提高成绩的功能弱化,甚至让这些功能趋于零。第二,强化学校作业的育人性质,使作业成为学生的所爱、所需。现在作业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通过改进作业的功能、质量,让作业越来越有吸引力,成为学生所喜欢的东西、所需求的东西。

  一体化的内涵

  何为一体化?为何一体化?

第一,发现和建立各种要素、各种环节之间的统领性大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就是一种大观念。怎样才能把素养性的大观念体现在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里?答案就是,用大观念素养来统领各个学习环节。

  第二,强化各要素、各环节的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第三,尊重学习者作为人的完整性,保障学习过程作为素养生成的完整性。不要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支离破碎,追求整个学习活动的完整性、关联性,最后实现一体化。

  第四,控制教育者,也就是控制教育者急功近利行为。像仅看眼下考试成绩、仅看本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这样急功近利的行为必须得到遏制。

  项目学习课题的宗旨

  第一,改教学,改作业,改评价。第二,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第三,指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项目学习课题的宗旨与现在“双减”政策的宗旨是完全吻合的。

  所以,做好项目学习这个课题,就是对国家双减政策最好的落实。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