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思研语
11

用劳动教育为学生打好成长的底色

冯 微

  劳动其实也是学习的一部分,适当的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还会锻炼动手能力,开发智力,促进学习。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开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这有助于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增加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提升独立生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利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作为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劳动的小故事,还可以在主题班会上进行“劳动小能手”讲故事比赛。《寒号鸟》《两只小狮子》《三只小猪》《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袋花生米》《爱劳动的小猴》等故事被学生带到了课堂,讲故事的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听故事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时,老师顺势利导,让他们说说听后的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明白了劳动光荣的道理,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劳动的欲望和兴趣。

  二、引导家长为学生创造劳动机会

  目前,还有不少家庭存在剥夺孩子劳动机会的现象,当孩子们主动选择做家务的时候常常会碰壁。久而久之,孩子到了中学、甚至大学仍然不能自理,就积重难返了。

  因此,学校方面有责任做好家长的引导工作,一是引导家长明确劳动重要和劳动光荣的观念,把培养孩子的劳动品质和劳动技能置于孩子全面发展和立足社会的高度;二是引导家长及早地放手,把收拾书包、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日常地劳动机会适时还给孩子,在生活中养成孩子勤于劳动的习惯。同时通过小步子、多循环、及时表扬的方式教孩子逐渐地学会相关劳动技能。

  三、学校为学生创设劳动平台

  我们在学校,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劳动教育的各类平台,例如:卫生保洁和护绿行动。学校劳动量其实也是比较大的,除了班级清洁区之外,还有公共卫生区域,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劳动的重要平台。

  劳动教育是学生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课程,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不仅获得了新知,更在劳动体验中增强了心智,提升了对自我、生活、社会、未来和生命的认知高度,也反哺了学生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经常参加劳动。只有在劳动中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传承劳动精神,才能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为社会做贡献。

  (作者单位:临汾市乡贤街小学)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