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在教学中的影响
稷山县西社镇办小学 闫登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此阶段内,小学生初次接触到逻辑思维,并将逻辑思维应用到学习中,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应用为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整。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数学,没有完整的思考方式,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差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教学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特点
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和抽象性
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字不能完全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教学中会以儿童化的卡通形象来表达数字的概念,这样一方面保留了数学的高逻辑性,又在内容安排上兼顾了逻辑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见,形象性和抽象性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一个显著特征,比其他学科表现的更加明显,这就说明,小学数学的内容展现上是抽象的,但是在展现形式上却是具体的,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小学数学内容抽象性与小学生心理发育水平的相互影响。
2.形象性与抽象性特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为在教学中既要求老师表达明确,又要兼顾其抽象性,需要调节好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关系是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中的系统性与渐进性
1.系统性与渐进性在教学中的体现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
2.系统性与渐进性在小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遵循系统性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案之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渐进性的教学。
三、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可以说,数学是一门可以让人变得聪明的学科,学习数学主要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通过学习,小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完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行探索一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但是大部分知识不能够通过探索的学习方式来完成,都是以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学习。
因此,在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确定学习内容,老师需要掌握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并做出适当引导,避免学生进入误区,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规划,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