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困生”转化工作探究
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 白晓旭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最感到头痛的就是班内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它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而且关系到家庭、班级和学校,甚至是关系到下一代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语文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因为班上的几名“学困生”,学习效果不明显,弄得自己心身疲惫。那么如何提高“学困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注重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会产生自卑心理,要想前进,得先卸下他的“包袱”。记得教过一名瘦瘦的、矮个子的男孩儿,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连基本的字词都掌握不了,更不要提连句成篇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再加上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这个孩子从小体质就弱,又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影响了他的智力。这样的孩子不是更需要关爱吗?根据了解的情况,经常和他进行心灵的沟通。并且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习落下的知识,告诉他学习语文的技巧其实就是记忆、记忆、再记忆。让他明白只有不断巩固,他才会有收获。上课时,简单的问题有意识地留给他回答,每次读课文,总会给他一次机会。就这样,不知从何时起他由磕磕巴巴小声读课文变得流利、顺畅、声音洪亮了。回答问题时不时还会出现个“小亮点”。
二、善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多给“学困生”一些机会,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主动性差,所以老师在备课时,应把学困生的心理因素考虑进去,有针对性地备课。课堂上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把简单、易答的问题留给他们、稍难的地方就给以提示。答对了再给予鼓励、表扬,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他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注意个别辅导,多写激励性评语。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大可不必去根据学科成绩的优劣把学生简单地分成“优生”、“学困生”。否则会导致学生认为自己属于“学困生”而感到自卑,从而自暴自弃,破罐子摔破。因此,老师心中不应当存在 “学困生”的概念,这样才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上进意识。
三、要善于和“学困生”交心,以情化人
人总是有感情的,感情是师生沟通的桥梁,真情是转变“学困生”的催化剂。“学困生”之所以“差”,往往是因为在感情上存有障碍。他们一般受到家庭、学校、教师、同学的歧视,生活在冷漠和孤独的环境中,从而产生厌学等消极情绪。学生一厌学,捣乱课堂纪律,让教师为之苦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多深入学生,了解“学困生”产生消极情绪的种种原因,做他们的朋友,多找他们个别谈心,讲学习,谈理想,多讲他们身边的成功事例,千方百计让他们向老师倾吐心声,放下心中的垒块,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确定奋斗目标,鼓励他们发现语文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只要教师用真情与他们交朋友,在交谈中多表扬他们的闪光点,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这样,“学困生”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内心就充实了,就会改正以前的错误和不足,努力进取,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