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你我齐步走
姚宇美 赵佳璐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营造良好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山大师生在伴你“童”行的路上,发挥专业优势、挥洒青春热血,用心用情用力呵护着“小树苗”们的枝繁叶茂。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们坐在书丛中,老师站在T形桌前,讲青年时期马克思的理想抱负,也讲自己的奋斗故事,他们引导我们更加热爱学习、思考……”太原市第六十一中学322班的学生坐在太原市图书馆的“马克思书房”里,听老师石磊用小故事给他们讲述大思政。“相比较之前的思政课,这堂思政课有趣生动,互动性很强。”课后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书香萦绕的学习环境里,时代感十足、亲和力满满、针对性很强的培养课程,给学生们带去很多启迪。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山西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2018年起,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山西省委宣传部、太原市教育局,在太原市图书馆“马克思书房”内,为全市中小学生定期举办“小小马克思主义者”理论普及课程,由石磊老师团队主讲授课,先后有4698名中小学生及家长在这里聆听了课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课程紧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紧扣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基于“学”而设计“教”的教学理念,为青少年“量身定制”思政课程,多以故事性呈现、亲和式语言,使原本就意义深刻的课堂变得鲜活灵动,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一间小小的马克思书房,架建起连接现在与未来、梦想与希望的桥梁,一堂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课教学,涤荡起小小年龄心中的无限激情和蕴含的无限能量。中小学生们纷纷表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一定要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争当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长大后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多作贡献。
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原来的体育课只有自由活动或者跳绳。老师到来之后,教给我们很多新的知识,带我们参加了县里的运动会,让我们见识了真正的体育场地。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代县东关小学一名小学生在给“姚基金”的感谢信中这样说道。范彩玉作为一名志愿者,在支教期间给孩子们普及体育知识,教他们打篮球,玩乒乓球,立定跳远,跑步……他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专属于体育课的欢乐,也给孩子在心中埋下了真正的“体育种子”。
2021年,山西大学和“姚基金希望小学篮球季”公益项目首次合作,赴忻州市繁峙县、代县的24所小学开展志愿支教活动,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希望小学的学生们有机会接触了解篮球,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从而落实“体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理念,促进“体教融合”的成功实践。
“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善、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支教服务期间,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的志愿者们始终秉承“姚基金”“以体育人,开启新希望”的服务理念,彰显“担当、青春、奉献”的志愿精神。
从科学了解身体构造等理论知识到接触篮球再到参加比赛的实践活动,一节节生动的体育课、一场场激烈的篮球联赛不仅是“幼苗们”心中小小“篮球梦”的点燃,更是其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基石。新的征程上,这些“幼苗们”必将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以健强之体魄,顽强之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幼苗需要精心培育
2020年2月,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孙晓燕离开西林支教已有半年。某天微信窗口突然弹出来一条信息,是西林的学生发来的自己一边照顾妹妹一边在果地做工劳动的图片。这张图片让孙晓燕意识到大部分学生因为家庭原因都需要帮助父母去果地劳作,没有进行基本体能训练的时间。焦急的她写下了一封《请接收,这份2000公里外的牵挂》的信发至群里,希望孩子们可以更加自律,合理安排时间,之后孙晓燕主动成为孩子们线上训练的指导者,家中石墩子、扁担、水桶都变成了训练的工具。
“老师,我们需要你。”2020年4月,孙晓燕收到了广西西林民高老师转发给她的一份孩子们写的《请愿书》,打开信件,孩子们请求她再次去支教的真挚话语,密密麻麻的签名和手印让孙晓燕忍不住流下了泪水。即使学业要再延迟一年,她义无反顾申请了第二次奔赴支教,“我很想孩子们,或许这一年,我还可以做更多的事!”
“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为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 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连续20年选派216名志愿者赴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大同市广灵县、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以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等地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累计支教时长超过78万余学时。山西大学研支团成员用行动践行着“扶贫先扶智,支教先支心,育人先育情”的青春誓言,在贫瘠地区完成了一场又一场“智志双扶”的接力。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将大山里与大山外的你我连接起来,将信仰的风帆鼓起,将理想的火炬点燃,将党的红色基因融入“幼苗们”血脉。“十年后,我也要去山西大学读书!”“老师,我也要像您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句句稚嫩而恳切的言语,浸润着研支团成员们的内心。我们相信种子已破土生根,在信念的浇灌下,向着未来拔节生长,今天种下的种子,明天将绽放开无数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