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 合
21

落实“双减”政策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卫静平

  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业发展的“主导线”,是助力“双减”政策行稳致远的“减压线”。以爱之名浇灌幸福课堂,用真情让心灵相通,唯最优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不懈的追求……然而,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力争把减负做稳做扎实,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立足于从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作业设计和实施、课堂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出发,去思考、去研究、去实践,努力达成这一目标,变传统枯燥的课堂为优质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呢?

  一、备课多样结构化

  备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课前备、课中备和课后备。是师生为实现高质量课堂学习而进行的全方位准备,它是教学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应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所以,备课的对象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更要放眼于学习的主体——学生,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课堂内涵变化来看,教师要适当降低自己的权威,从孩子们实际立足,给予他们全面、开放、释我的空间。创设出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师生在轻松地氛围中,收获高质量的的效果。

  从教师角度来看,备课是无止境的过程,涉及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一份优质的教案,往往融入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智慧、生活阅历等,当把这些学生不具备的知识适时地传达给学生时,就搭建了一个师生共同学习、成长的良好平台。教师应做到正确解读教材、多元化解读教材。首先要精研,通过钻研教材,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来确信“教什么”,也确实是解决教学内容的问题。然后再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确信训练的内容,确信教学的重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角阐述各自的观点,有效的促进师与生、生与生、师与教材、生与教材间达成共鸣。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进行结构化准备,需要老师们超越自己,大胆创新,拔高自我,切实交换,心灵共融……

  新颖的构思、有效的环节设计,融合为一份详之有效的教案,这对于教师掌控课堂来说尤为重要。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创新的“导入”方式和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案,让孩子们爱上课堂,爱上属于他们真正绽放的时刻。相信每一位教师只要努力做好课前准备、踏实专注、坚持创新,在提高自我专业素养的道路上,不断拓宽知识、终身学习,努力成为一名反思型、专家型的教师。

  二、教学情境巧提高

  有效课堂要突显它的魅力,要让学生喜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管哪个学科,关键在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是个多变的时空,广义的课堂不仅是教室,工厂、车间、大自然都可以作为课堂。我们完全可以打开课堂,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去学习,带到美丽的大自然去上课,带到工厂、车间、社区去体验,这便是最真切、最鲜活的教育情境。

  即使在课堂,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设置一些灵活的、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亲身感受。比如小学低段,可以通过故事、通过游戏、通过师生互动来创设一些情景。

  三、设问答疑妙拿捏

  有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作最恰当、最精当的点拨,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主要是靠设问答疑这一载体来实现的。

  因此,教师的设问、提问,最后的点评、解答,要得体、要巧妙,要形成照应,要具有开导性和启发性。对学生大胆的质疑、开拓的思维、勇敢的表现,教师一定要支持、要肯定、要鼓励。

  至于怎么来设问、提问,教师怎么来解答、点评,同时怎么来鼓励学生,这都是有技巧的,都要做一些深度的思考和研究。

  四、教学常规随督促

  生成有效课堂,就像我们推进其他工作一样,要统筹兼顾,绝对不能水中按皮球,顾此失彼。生成有效课堂,要运用先进理念,要探索有效方法,要推进有效模式。

  与之同时,教学常规管理必须跟进,牢牢抓住不放,绝对不能因为有效课堂的生成,把传统的教学常规管理给遗忘了。

  有效课堂既要立足常态,又要追求常新,还要突破常规,这里所说的“常态”就是指的教学常规管理,它是追求常新、突破常规的基础。

  五、提高反思重突出

  有效课堂的生成,要反思、要研讨,在研讨中发展,在反思中提高。不断反思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改进的过程,就是有效课堂逐渐生成的过程。有效课堂的探索,是无止境的,教无定法,再有效的教学,再理想的课堂,不去总结,不去反思,始终是不能提高的。

  正如一个老师上一辈子课,他如果不进行反思,他永远只会成为教书匠,而成不了名师。他的课永远都是以知识教知识,按部就班,永远都不可能达成课堂的有效、高效。

  六、学生资源要整合

  生成有效课堂,一方面要让每个学生既会学,又学会,另一方面要在对学生进行编班、分组、排座时,注意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搭配,交叉安排,以座位形式结成帮扶对子,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对学生资源进行充分开发整合和利用。

  (作者单位:运城市盐湖区实验小学)

点赞(1)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