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园·廉园
——阳泉市沙台小学“清廉文化”建设掠影 张志明
拾阶而上。极目搜索,长廊里的学校文化,赏心悦目。不觉步入阳泉市沙台小学的校园,感觉到“居高志远,意诚力行”的厚重,雅致,清新。最吸人眼球的是操场里有两座没有围墙、开放式的园子,一座是涵园,一座是廉园。
主楼晨曦楼为东西向,两个园子分别位于楼前南北两侧,都装有精巧的月亮门。对视的月亮门,犹如一双眼睛,目睹着园子里发生的一切和孩子们的成长。确认她的眼神,就是校园的精气神,敦厚,儒雅。精者,养精蓄锐谋发展;气者,一身正气善治理;神者,聚精会神提质量。
涵园,始建于2012年,在校园改造峻工后,利用地形边角料,斜中取正,闹中取静,设计点缀此建筑小品。2014年,初冬。恰逢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促使学校由外而内、由表及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鸡蛋从外打破,只是食物;从内打破,就是生命,就是力量。学校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锤炼自己的办学精神,卓尔不群,提炼自己的办学主张或理念。办教育最大的毛病就是“抄袭”,我们对此拒绝。要涵养育人之浩气,培根固本,铸魂润心。
涵园意境,白墙青瓦,茂竹掩映。镂空的铁板,红底黑字,格外醒目。两片矮墙,浓缩了学校“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的办学理念和学校“一训三风”等系统理念,坚定师生文化自信,追寻“诗意沙台、种子教育”的办学意蕴,让每一颗种子在这个园子里健康、快乐、茁壮成长。学校就是给予种子成长需要的阳光、土壤、水分。涵园旁边种有一畦竹子,虚心劲节,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和坚韧不屈的灵魂。古人曾追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居住环境。郑板桥喜好竹子尤甚,不仅画得好,更有竹子般的气节,“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何等的清官,何等的好官!
涵园边还有一泓粼粼碧波,名曰:镜心湖。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水为镜,鉴心明德。湖并不大,几株荷花随风摇曳,湖中锦鲤穿行如梭,戏弄水草,增添无限生趣,孩子们流连忘返。感悟《爱莲说》所赞颂的莲之品性,“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也是沙台教师师德风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将每一个学子引渡到成功的彼岸,也是湖中“致远桥”之蕴意所在。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一草一木皆育人,一笔一划学做人。教育者,必须学会造境。包括环境、心境、情境。也就是一个教师的境界、眼光和格局。正如涵园挂着的一副对联:道随情致,境由心生。
廉园,兴修于2022年7月。十年之变,由追求涵养办学精神,到培育清廉教育文化,乃时代所需,民生所需,也是教育自身发展所需。我们按照“政风清明,校风清朗,教风清正,学风清新”四个板块规划,营造一方师生和谐安宁之境,或徜徉长廊,或静坐长椅,或赏花读书,童声小广播绘声绘色讲述着包拯、于成龙、周恩来、焦裕禄等清廉故事,随机植入孩子心田,注入成长的力量。如廉园的藏头联所凝聚的一股清流。“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冬梅不畏寒”,激励鞭策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以“君子”高风亮节自比,做“梅兰竹菊花中君子,德能勤绩吏中好官”。
清廉教育,是一股清泉,一缕清风,一袅清音。清廉校园,是一种自觉,一种慎独,一种财富。清廉教师,是一种幸福,一种力量,一种快乐。
建清廉雅境,育清廉师生。教育我们的孩子从小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系阳泉市沙台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