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这几年备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预警和干预机制、大中小学心理健康一体化建设、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加强心理健康师资建设等建议。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建立反应及时、专业可靠、应对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成为应有之义。那么学校在具体实践中,应如何切实有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如何有效应对近年来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应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期,我们邀请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和近年来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进行笔谈。
做尊重孩子的倾听者
李 钰
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被听到、被理解、被关注、被认同。比如在一个家庭里,爸爸渴望被看见在外打拼的不易,妈妈渴望被看见照顾孩子的辛苦,孩子渴望被父母看见、被老师看见、被同伴看见。可以说,渴望被看见,是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渴望。我们每个人一直都在寻求认同,这种满足感会让人的生命力增强,从而产生内在的力量,滋养人的心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好多孩子之所以问题频出,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被注意”,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母对他们的关注太少。
作为教师、父母,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个人都有倾诉的欲望,尤其是青少年,虽然他们处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但很多人都觉得知己很少,内心很孤单,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问题后,不知道向谁倾诉,需要找到一个表达的出口。这时,教师和父母就需要变身为一个有容度的树洞,做最专心的倾听者。
此外,教师和父母要尊重孩子、包容孩子。心理学家阿德勒曾提及一个专业名词——课题分离。课题分离强调的就是每个人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对别人的人生负责,也就是明确界限。这意味着我们一定不要过于干预别人的生活,我们对别人的人生有建议权,但是没有主导权。当我们明确这个原则和界限,或许就可以从亲子关系的困扰中走出来。对于孩子 我们可以引导,但是不能强迫,这是我们最应该做到的。
(作者单位:阳泉市矿区红岭湾小学教育集团)
感知情绪,成为阳光少年
王亚坤 申 华
作为大同市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大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我校在2021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八年级学生“阳光抗疫——感知情绪”的心理课程活动,力图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上取得实效。
在导课环节,学生男女分组,以双簧的形式快速通过动漫视频学习“七步洗手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明确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听党话,做讲卫生、守公德、遵法纪的好少年,完成“责任担当”教学目标。
在新授主题课部分,教师询问学生居家抗疫的感受、在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变化,总结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忧郁、强迫和多疑等心理,学习情绪的调节方法。观看视频《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视频后“抢马扎”分享体 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心理不仅会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产生,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遇到突然变故或巨大压力下也会产生,所以需要平时加强情绪的调节和管理,增强心理承受力,在各种应激情境下做好心理调节,减少心理伤害。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形成对伟大抗疫精神的认同感,完成“价值体认”的教学目标。
之后,伴随着背景音乐,组织学生在“融化的雪人”活动中体验身体的紧张和放松。俏皮大胆的孩子会摆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肢体动作去更加深入主动地参与活动,掌握适合自己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完成“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心理健康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感知情绪,释放压力,提振信心,帮助他们成长为阳光少年。
(作者单位: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家校联手,做好乡村孩子心理防护
殷爱国
对于偏远乡村小学来说,今年虽未线上上课,可封村、“两点一线”的生活打乱了孩子们的正常节奏,星期天、放学后的结伴活动都成了奢望。尤其要求住校生没有特殊情况不准请假,家长也不得跨入校门,除吃饭外其余时间全程戴口罩……这种情况时间长了,会给这些未成年的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慌的情绪。一些孩子受疫情影响,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沉迷于手机游戏。
面对以上情况,学校、家长该如何做好孩子心理防护?
一要以身作则,做好自我管理。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认知的形成。教师、家长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在行为习惯上,都需要保持理性严于律己,起到表率作用。应科学把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悲观消极的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要让生活充满正能量,给孩子带来温暖,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
二要加强家校合作,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应通过家长微信群、QQ群等平台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与生活状况,引导教育广大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起居。我所在的学校组建了教师家长合作“进言献策爱心群”,各班推举了家长代表,家长代表和校委会还建立了“齐抓共管奋斗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孩子的一切不良状况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要加强宣传,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疫情。搜集打印适合小学生的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通过家校合作群给家长介绍科学的防疫知识,教师家长共同指导孩子们正确看待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的心理状态,学习如何在疫情中提高心理免疫力,增强心理韧性,进行自我心理保健。我坚信,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必能引导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灵丘县落水河中心校)
感知情绪,成为阳光少年
王亚坤 申 华
作为大同市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大同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我校在2021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八年级学生“阳光抗疫——感知情绪”的心理课程活动,力图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上取得实效。
在导课环节,学生男女分组,以双簧的形式快速通过动漫视频学习“七步洗手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明确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要听党话,做讲卫生、守公德、遵法纪的好少年,完成“责任担当”教学目标。
在新授主题课部分,教师询问学生居家抗疫的感受、在后疫情时代的心理变化,总结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忧郁、强迫和多疑等心理,学习情绪的调节方法。观看视频《伟大的抗疫精神》,在视频后“抢马扎”分享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心理不仅会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产生,在生活和学习工作中遇到突然变故或巨大压力下也会产生,所以需要平时加强情绪的调节和管理,增强心理承受力,在各种应激情境下做好心理调节,减少心理伤害。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形成对伟大抗疫精神的认同感,完成“价值体认”的教学目标。
之后,伴随着背景音乐,组织学生在“融化的雪人”活动中体验身体的紧张和放松。俏皮大胆的孩子会摆出各种意想不到的肢体动作去更加深入主动地参与活动,掌握适合自己的调控情绪的方法,完成“问题解决”的教学目标。这样的心理健康课程活动有助于学生感知情绪,释放压力,提振信心,帮助他们成长为阳光少年。
(作者单位:大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构筑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康绍芳
在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在长期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不断改进与完善中,我校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工作体系,科学、合理地筑起了学生心理健康防火墙。
1.一学期一摸排。每学期开学初,开展一次全校师生心理健康状况摸排调查活动。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表》以及小组评价问卷调查等多项活动中,全面、细致地摸排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一学生一档案。以班级为单位,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针对摸排统计中学生所反映出的现实情况,经心理健康教师及班主任进行细致研判后,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分级定档,同时认真做好后期的精准干预跟踪方案。
3.一教师一小组。建立以分管校长为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及各班的科任老师为主要队伍的学生心理健康监测机制。将每位教师与前期分级定档的学生进行结对捆绑,让科任老师对潜在问题学生进行随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用谈心、交友等方式对其予以适时的开导与干预。
4.一班级一专干。根据开学初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结合班内学生的平时表现,公开推选一名阳光积极、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心理健康委员,对班内心理健康分级建档中确定的同学进行每日跟踪,对有突发性异常表现的同学进行关注,并将相应情况向班主任汇报。
5.一重点一帮扶。针对前期心理健康分级建档中确定的重点学生以及后期出现的有异常言行表现的学生,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协同结对老师,与家长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及时制定出一对一的专项干预引导方案,随后开展每日跟踪观察与帮扶,确保其早日走出心理阴影期。
新时代、新形势赋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内涵、新意义。全面推进和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调动学校各方面的力量,构建全方位、多渠道,既分工明确又互相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成长与成才提供生态环境基础保障。
(作者单位:娄烦县第四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