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16

以健康教育克服“暑假综合征”

杨玉春

  秋季学期前后,有不少家长和学生受困于“暑假综合征”,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沉迷游戏、饮食起居失调等症状,临近开学却“拒学”情绪明显,心理上难以适应学校学习生活。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身心失调、社会性缺失,需要尽快重塑其健康行为、树立健康管理目标。面对多种“开学综合征”,我们要在行为上重视,引导学校和教师通过开展健康教育,逐一破解“不良反应”。

  如何让学生从轻松无序的假期生活过渡到井然有序的学校生活,如何调整家庭到学校场景转换带来的心理波动,低年级学生如何消除入学的紧张感,高年级学生如何恢复学习节奏并迅速进入最佳状态,这是学校健康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健康教育要把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的出发点。教师要坚持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意识养成与健康行为促进相统一原则,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躯体、提高健康技能、培养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加强学生社会性培养,以恢复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帮助学生克服“暑假综合征”。

  以学校或者年级班级为单位组织主题性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召开家长座谈会,以科学的家校合育破解学生成长的家庭局限。必要时引入专业性公益项目,建立家长帮扶群、开学加油站等信息平台,通过发布微课视频、传授亲子相处技巧等为家长支招,消除家长盲目焦虑的恐慌心理,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开学困难期,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适应新学期。

  召开教师专题培训会,提高教师的健康教育施教能力,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将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社会适应良好作为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目标。

  合理调整安排课程,增加体育课、心理健康课和综合实践课的比重。这几类课程都是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疫情管理常态化后中小学尤其要上好体育课,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支撑,教师要多开展主题班会,增强班级凝聚力,为学生营造有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教师是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如何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做到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自身健康管理,以健康的精气神传播健康向上的气息。要坚持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及时关注个别学生的身心症状和行为异常。要对症下药,做到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多鼓励和开导学生,引导学生迅速融入集体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多加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心理干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专职研究员)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