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15

浅析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

灵丘县机关幼儿园 刘兰英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生活活动,大约在300万年前,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用在绳子上打结的方式表示事和数,并以绳结的大小来表示野兽的大小,因此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因而作为数学教育最基础的幼儿数学教育采用生活化的模式更为直观,具体可行。同时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决定了生活化的幼儿数学教育更能使幼儿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数学的奥妙、神奇,从而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观察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增进幼儿对数学的探索兴趣。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合理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一)感受生活,体验数学

上楼梯时引导幼儿唱数1-10以内的数,上一个台阶,数一个数字,做到数字与步数的匹配;妈妈做菜时,让宝宝帮忙取几个土豆,问问宝宝土豆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你取了几个土豆?超市排队购物时,让宝宝数数从前往后数妈妈排在第几?从后往前数妈妈又排在第几?吃饭时让宝宝摆放碗、匙,体验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比较知道碗和匙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

(二)关注生活中的事物,把抽象的文字具体化

幼儿对新鲜的事物总有浓厚的兴趣,对于小、中班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把自己观察的数字与数字相似的物品说出来,如有的幼儿发现吃的麻花象是“8”;有的发现吃的火腿象是“1”;鸡蛋象是“0”;有的发现气球象是“9”。幼儿每天在生活中都有新发现,慢慢就对数字有了兴趣。

(三)关注自己的身体,发现数字

和幼儿玩“照镜子”游戏,引导他们观察和确定自己的身体部位的数量及构造,把眼睛、鼻子、耳朵、手、脚手指等部位列表制卡,让他们对应填上相应的数字;还可以把身上的上衣、裤子、鞋等物品列表让他们填上数字,这样可以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身体跟数字的密切联系。

(四)在熟悉的生活空间环境中观察发现数学现象。

如:爸爸的水杯是什么形体的?地上的地板砖是什么形状的?门、窗户各是什么形状?哪个柜子高?哪个柜子矮?柜子的中间放的是什么?上层放什么?下层放什么?墙上的图案是怎样排列的?墙上的钟表有几个数字,是怎样转动的?让幼儿静待5分钟,体验时间的流逝,也可以让幼儿用脚丈量从入户门到宝宝卧室和妈妈卧室的距离,感受距离的远近。让幼儿在电脑键盘、遥控器、手机、洗衣机、电饭堡等物品找出数字,并对它们归类,引导他们说出不同物品上数字的含义和功能,让幼儿利用数学知识获取新的经验,领略到数字的奥妙、有趣、神奇。

其次,幼儿数学不仅要求幼儿认识数字,接触数学,更要将数学回归到幼儿生活的世界中,鼓励幼儿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同时也更能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一)有意识地在幼儿日常教学和生活活动中设置情境,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户外组织幼儿进行排队时,可以引导幼儿自觉跟据数学知识去按照身体的高矮去排序排位,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己比前面的同学“高”,比后面的同学“矮”,同时也感受了方位的“前”和“后”。行走时调整方向又能感受到“左”和“右”。组织大班幼儿去影剧院观看电影时,给每个幼儿发一张票,让他们运用序数双重标准去寻找自己的位置。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数学的功能,也体验了数学运用的快乐。

(二)引导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利用熟悉材料,主动探索数学,利用数学

      在学习了按规律排序后,在区域活动时,可以让幼儿把玩具室里的玩具飞机、坦克、火车、推土机、恐龙、大象、狮子等按大小、轻重、高矮进行不同角度的自主探索,在比较和协商中进行多角度的排序,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会发现,不同的要求,玩具摆放的位置大不相同,但只要按一定的数学规则都可以让所有的玩具整齐有序,否则就杂乱无章。还可以让幼儿按物品分类,按颜色分类,按大小分类,按动物、机械分类。这样,幼儿在以后的活动中就会自觉运用数学基本知识对生活中熟悉的物件进行有的放矢的布置,在玩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也得到了煅炼。

总之,数学的发展史就是对生产活动进行提炼的历史,幼儿的数学教育更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和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内容进行教学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不断改革,紧跟时代脉博,实现幼儿教学教育与实践有机结合。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