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习作
09

诵生命之歌

樊宇轩

“《我与地坛》像是与整体世界精神的交流与探讨,字字句句昭示‘人生偶然,但不可轻视’的哲学命题。”
读罢此书,我深切感受到地坛是史铁生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个重要角色。在他的散文中,你可以品到挫折、创伤、悲惨与绝望,却亦可以感受真切的祥和、静谧与宽厚,兼具文学魅力与人道力量。
园中植物凋零瑟楚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心灵的悲寥。野草与荒藤虽茂盛生长得自在活泼,但却又蕴着残疾身体里的不服输力量。他不在悲苦中跌倒,而在困境中重新崛起。这对在地坛上深沉含蓄而又热烈壮美的爱意只可以收藏,不可说也不能看,亦不可忘。它变不成文字,若变了文字,它也就不再是它们。但这是一种可见而不能触的温馨与寂寞,也是一种成熟的希望与无望。
他曾自嘲是“被种在床上”的,这句话中饱含着对磨难和自我的调侃。院子里,他发现了心境的变化,也发现了新生活的希望。我在文字中探寻到世间的美好,人生的意义。“几十年的病痛对他的磨难,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和承受力,而这些苦难也已经融入到他的思想和心灵。”细细品读,留心观察,朴实的文字中处处流露着美好的一面。那不是悲苦难之文字,而是歌复苏之文字。我在他那看见的,是一次次真实的复苏。那是性灵的生生死死,是灵魂的死而复苏,生而复灭,每一个回归,都是对“灵魂零度”的叩问,以及叩问过后的“生如夏花”。
地坛里的每一棵树下他都去过了,不论在什么时节,不论什么时候,他都在院子里待着。那是深入每一个毛孔的熟悉,因爱,因情,乃至是下一生的“白日梦”,纵这“白日梦”是我等所无法苟同与感同身受的,但正如他所说,“希望”又有什么用呢?“梦想是不是在证明必能实现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呢?”。“希望”在这里,或许黯然无光,只为“白日梦”的冠冕之词。其实,两者一样可笑可悯,可见不可触,可遇不可求,但却又给人以最大限度上的心灵慰藉,使人心情愉悦,无需以悲痛消耗人生。春之细润,夏之酷热,秋之清凉,冬之洁白,让我们享受着,让心灵沐浴在生活的每一缕阳光中吧。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