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向“为教师的评价” 全球教育评价的重大转变
本报讯 “在教育评价框架的设计上,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符合世界潮流。”近日,在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张民选表示,与此同时,推动评价体系各部分、各要素协同发力,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他建议,下一步,通过加强对国际先进教育评价体系的比较研究,树立先进的评价理念,系统部署评价改革落地等,进一步完善彰显中国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
张民选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基础教育的评价,正在从一次性、单向性的评价转变为持续性、综合性的监测,“这是一个重大转向,也是全球性的潮流。评价是一种事后检查,而监测则强调过程性和多维度,能快速向决策者提供具体的、多维的信息,帮助教育改革不断地修正偏差”。
“很长时间以来,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评价’,问责、奖惩特点突出,行政管理色彩浓厚。这带来最突出的问题是反拨效应或者说回冲效应,也就是评什么干什么,不评就不干。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评价又会进一步走向琐碎主义,带来教师群体的竞争内卷和身心疲惫。”张民选表示,当前,全球教育评价正在经历从“对教师的评价”到“为教师的评价”的转向,后者突出了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牵引作用,更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传统测评难以关注到的重要因素,降低管理的刚性。(梁 丹)
张民选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对基础教育的评价,正在从一次性、单向性的评价转变为持续性、综合性的监测,“这是一个重大转向,也是全球性的潮流。评价是一种事后检查,而监测则强调过程性和多维度,能快速向决策者提供具体的、多维的信息,帮助教育改革不断地修正偏差”。
“很长时间以来,教师评价是‘对教师的评价’,问责、奖惩特点突出,行政管理色彩浓厚。这带来最突出的问题是反拨效应或者说回冲效应,也就是评什么干什么,不评就不干。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评价又会进一步走向琐碎主义,带来教师群体的竞争内卷和身心疲惫。”张民选表示,当前,全球教育评价正在经历从“对教师的评价”到“为教师的评价”的转向,后者突出了评价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牵引作用,更重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传统测评难以关注到的重要因素,降低管理的刚性。(梁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