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思研语
11

逻辑在语文中无处不在

程建军

  近日,山西省举行考前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中第一大题现代文阅读结合材料一有一道简答题,引起了我的思考:

  一、原题回放(节选)
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危机,我们应反思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张力。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科技在其中只是“催化剂”。
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正面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人与他者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审美、价值观方面都受到了猛烈冲击。由于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伦理世界、意义世界正在被重塑。便捷高效的科技引发了生存风险与伦理危机的争议。
刘大椿教授在《审度:马克思科学技术观与当代科学技术论研究》一书中提出了“马克思的科技审度观”。一方面,科技具有价值中立性,给我们带来了战胜自然的力量,并终将帮助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在现代社会领域所表现出的对于人的控制与压迫,关键在于科技被资本所绑架,成为了践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人们对科技的立场,应从之前的正反对立,转向“多元审度”。因此,我们将分析一些观点认为的现代科技具有的反自然性究竟是什么,探讨这种对科技的看法是合理的还是有失偏颇的然后根据这种对科技的批判立场提出自己的中立建议。(摘编自陆慧《探索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问题:材料一中,“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这句话,有一个隐含前提,请写出这个隐含前提。(4分)
答案解析:有人认为,科技自身存在某种反自然性,科技会激化生存矛盾,压迫自然空间。(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二、答题思路解析
1.关注答题区域:材料一第一段
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些危机,我们应反思科技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张力。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科技在其中只是“催化剂”。
2.回归课本,寻找逻辑的力量
①溯源: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单元逻辑思维
“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的”。逻辑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科学的基本的思维方法。因此,在高中课本《语文》中较系统地编写入逻辑知识,简明地讲解有关概念、判断、推理、论证的方法及逻辑的基本规律的知识,是必要的、是有益的。
②明确逻辑概念
大前提: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小前提:一个附属于前面大前提的特殊化陈述。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
三段论是人们进行数学证明、办案、科学研究等思维时,能够得到正确结论。例如大前提是程先生是人民教师,小前提是人民教师都应该是受到尊敬,结论:所以程先生是应该受到尊敬的。
3.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
首先从结论中分析大项和小项,结论的主项叫小项,表示为S,结论的谓项叫大项,表示为P。包含小项的前提是小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也就是说,大前提、小前提是由包含哪个项决定的。再举个例子:凡金属都是导体;铜是金属;所以,铜是导体。在这个三段论中,“铜是导体”是结论。“铜”是小项,因此“铜是金属”是小前提。“导体”是大项,所以“凡金属都是导体”是大前提。
4、理顺解题思路
遵照这个思路,材料一中的相关这个三段论的演绎思路,可以这样分析:“有学者认为,真正反自然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往往会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此为结论。“有人认为,科技自身存在某种反自然性,科技会激化生存矛盾,压迫自然空间。”,此为大前提。“人类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使用科技,必然会造成对自然的破坏”,此为小前提。同样,最近的新高考四省适应性模拟演练语文试题中,也有一道有关逻辑考查的试题,值得我们关注。
现代文原题选段从略,我们只对这一道客观题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客观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解析:文中说的是“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里仅仅将影响因素局限于地形因素。
“降雨骤降”(结论)错误,降雨骤降(大前提)是先前有大量降雨,之后大幅度减少,才能称为“骤降”。但根据原文,没有地形等诸多因素,在北纬30°附近难以形成降雨。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的是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世界上同纬度的一些其他地方并不受影响,因此不存在降雨量的变化,也就是没有“降雨骤降”的说法(这是小前提)。
启示:注意逻辑里“隐含的前提”这一概念,《逻辑的力量》是教材中的一个单元,就本人看辑知识虽不会直接考查,但还是有很大可能会涉及。
三、学一点逻辑很有用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的逻辑性。思维清晰,语言表达就会清晰、流畅;思维混乱,说起话来就会词不达意,写起文章来就会前言不搭后语。
逻辑在语文中无处不在,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张志公先生曾说:中学生应该学点逻辑, 其实不止中学生,我们各科老师也很必要学习一点逻辑。
如果能将逻辑的力量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与学习中,也许会更好的促进被教育者学习的成绩,进一步提升大家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岚县高级中学)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