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16
田慧生: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 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施久铭 董筱婷
尺寸课本、国之大者。教材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教材质量直接关系着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新时代新征程,课程教材工作该如何作为?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材局2023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加强教材监管、确保教材质量……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
“2023年,教材局将以推进教材建设和管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国家事权、完善体制机制、严格制度规范、加强全程监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田慧生说。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稳步推进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建设
《人民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教材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2022年教材局工作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田慧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材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教材建设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教材工作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是教材工作体制机制系统重构。二是教材规划和标准体系日益完备。三是教材建设导向和特色更加鲜明。四是教材审核和管理制度日趋规范。五是教材建设保障支撑更加有力。
2022年,在国家教材委员会和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教材局全力做好重大风险应对处置,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建设。
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工作取得新成效。
二是大中小学重点教材建设取得新进展。制定《义务教育教材编写修订工作方案》,明确各学科教材编修要求和具体安排,全面启动新一轮义务教育教材编修等。
三是教材管理能力得到新提升。印发《进一步完善大中小学教材编审工作机制的方案》,完成《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修订,进一步完善教材编写、审核、选用工作规范等。
四是全力维护教材领域安全稳定。开展全国大中小学教材教辅和中小学校园课外读物排查工作,会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排查整改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开通教材问题反映专用邮箱,组建教材问题受理中心,制定教材问题处理规程,及时收集处理社会各界反映的意见建议。
《人民教育》:党的二十大对教材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2023年,课程教材领域将如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重点有哪些?
田慧生: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课程教材工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以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为主线,以推进教材建设和管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化国家事权、完善体制机制、严格制度规范、加强全程监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制订实施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统领,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研制《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未来三年推进教材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
二是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系统修订课程教材。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程教材工作方案》,修订完善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完成各级各类教材修订和审核任务。加强教材日常修订,及时充分体现中央新精神,不断提升教材铸魂育人功能。加强教材解读培训,帮助师生用好教材。
三是打造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高质量推进新一轮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教材编写、修订,有序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启动首批新时代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以建设中国经济学、中国法学、中国新闻学教材为突破口,打造好“中国系列”高等教育教材。
四是加强教材审核与管理。全面落实教材管理办法及有关政策,加强教材编写源头管理,完善教材管理配套制度,健全教材使用监测体系,加快推进教材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是打牢教材建设发展基础。加强教材队伍建设,深化教材基础研究,强化教材建设激励保障,营造教材建设良好舆论环境。
《人民教育》: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是课程教材工作的主线,如何解决不同学段、不同学科课程教材“进什么、怎么进、进到哪”的问题?
田慧生: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是课程教材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重大工程。2021年,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还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作出系统安排。
一是遵循不同学段认知发展规律有序递进。小学阶段重在启蒙引导,在幼小心灵里种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种子。初中阶段重在感性体验与知识学习相结合,促进形成基本政治判断和政治观点,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实践体认与理论学习相结合,促进理性认同,提升政治素质。大学阶段重在形成理论思维,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研究生阶段重在深度探究,形成宣传、阐释、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素质和能力,做到融会贯通。
二是结合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按照关键课程教材、主干课程教材和其他课程教材分类落实。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程教材是关键,集中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语文、历史、艺术等文科类课程教材是主干,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分专题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内容和要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其他课程教材,结合各自学科特点分别有机融入相关内容,强化育人立意和价值导向。
着力推进新课程落地落实,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教材质量
《人民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是基础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关于义务教育新课程实施和教材修订,新的一年会有哪些举措?
田慧生:课程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规定着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水平。
在课程实施方面,今年我们将以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为有效抓手,着力推进新课程落地落实。一是健全课程实施相关制度。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学校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落实课程实施责任。印发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引导发挥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育人功能。二是推进教学改革实践。设立一批改革项目,动员激励地方和学校基于实践中的问题确定项目目标、任务等,以项目促改革实践。遴选一批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推广优秀教学成果。三是提升课程培训和教研支撑的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实施基础教育课程国家级示范培训,研发一批优质培训课程,持续充实培训资源。开展课程实施跟踪研究,及时解决难点问题,挖掘典型案例,强化示范引领。加强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建立区域教研联盟,发挥专业支持的作用。
在教材修订方面,为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各学科国家课程教材质量,义务教育各学科教材修订工作已于2022年全面启动。我们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编写修订规范(试行)》,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修订的全过程管理,压实编写出版单位主体责任,强化教材编修质量内控机制。同时,今年我们将组织开发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实施指南及配套资源,邀请院士和科学家牵头对中小学科学技术类教材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研判教材质量现状,为修订教材提供专业咨询。
进一步加强教材监管,打牢教材建设基础
《人民教育》:对于进一步加强教材监管,确保教材质量,2023年在制度规范、工作机制上将有哪些完善措施?
田慧生:科学规范、严密有效的制度是教材质量的重要保障。今年,我们将进一步严格制度规范、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全程监管,推动教材质量不断提升。
一是加强教材编写源头管理。严格编写资质把关,加强对编写单位、出版单位、教材编写人员的前置审核,实现关口前移。开展编写指导培训,督促教材编写单位遵守教材编写修订规范,切实把好编写源头关。完善教材日常修订制度,明确教材及时修订的具体情形和要求,推动教材常改常新。
二是完善教材审核工作机制。修订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审核工作细则,印发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分学科审核要点,完善各类专题审核要点和标准。优化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结构,设立专委会学科专家组,充实教材审核专家库,加强国家教材委专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学科秘书队伍建设。推动地方、高等院校和教材出版单位建立健全教材审核机制,提高教材审核专业化水平。建立常态化教材审核重点抽查制度。
三是健全教材使用监测体系。全面开展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监测。指导各省(区、市)和高等学校建立教材选用、使用监测评估机制。督促教材编写出版单位建立健全教材使用跟踪、意见收集处理、周期自查整改机制,做好教材意见收集和处理工作。
《人民教育》: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今年将如何打牢教材建设发展基础?
田慧生:没有坚实的基础保障,教材建设就难以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我们将从四个方面用力,打牢教材建设基础。
一是加强教材队伍建设。遴选聘任一批两院院士、资深教授、国家和地方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领衔或参与教材建设,承担教材编写、审核、研究等工作。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教材编写、编辑、审核及管理人员培训,加强业务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教材队伍专业化水平。
二是深化教材建设基础研究。完成第二批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遴选认定。加强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提升研究成果服务决策的水平。持续推进教材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加强研究成果交流和应用。
三是强化教材建设激励保障。推进落实教材建设成果与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同等认定、同等待遇政策。改进完善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鼓励各省(区、市)和高等学校建立省校两级教材奖励制度,吸引支持更多优秀人才参与教材建设。
四是营造教材建设良好氛围。加大力度宣传解读教材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关切,增进公众对教材工作的了解,建设清朗、健康的教材舆论环境。加强教材意见收集反馈机制建设,督促各责任主体认真听取、及时处理各方诉求。
(据《人民教育》,本文略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