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14

注重阅读能力培养,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忻州市繁峙县彩璟小学 宋 艳

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小阅读不仅仅是读的过程,也是各种感官积极参与,统一协调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与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息息相关。”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让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什么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一、概念、规则的阅读——咬文嚼字
  对于数学学习而言,掌握基本的概念、定理、规则等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首要任务。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不仅影响到学生整体数学知识学习程度的好坏,还会影响到学生接下来一系列数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所以在小学数学科目的学习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概念阅读,要给足学生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在数学概念的阅读理解中,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理解意识,慢慢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比如,在“比例尺”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数学概念的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阅读把比例尺的概念清晰地呈现出来,“在一幅图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然后,让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比”。明白比例尺的本质是一个“比”。比的前项是图上距离,后项是实际距离。逐渐在头脑中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二、数字阅读——别有情趣
  数学文本的阅读,它涉及数学的方方面面。看似单一的数字,认真阅读也很有趣。比如一年级上册认识数字“3”,有的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出他的形状,“3”像小耳朵,有的学生从他的数量角度思考,我有“3”支铅笔,还有的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我妈妈的手机号有个“3”字,单一的数字读出一个丰富的数学世界。又比如解决“13-()>5,()里最大填几。”这类题目,也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认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思考大于5最小的数是几,再完成问题。总之,在这一类纯数字的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数字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决问题阅读——读思结合
  解决数学问题是检验学生数学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解答问题及解答问题没有头绪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平时的一些观察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不会解决数学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题目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全面。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一看文字多,就犯难,匆忙答题,没有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理清问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导致解题思路含糊不清。因而指导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带着问题学会思考,理清数量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四、知识介绍——因“材”而读
  除了概念、规则等,还有一些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你知道吗”这些内容,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感受世界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也让看似单调的“数学”充满了活力。
  总之,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同时阅读是思考、是理解、是收获,是学生成长经历的必然。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数学阅读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使学生从愿读到会读再到乐读,让数学阅读成为数学教学的支点,让数学阅读真正进入课堂。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