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
16

将每一笔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

付卫东

  近日,财政部下达2023年义务教育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为2274亿元(不含教师工资),比上年增加148亿元,引导和支持地方巩固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深入推进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这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重点在于巩固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难点是薄弱环节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提升,财政部及时下达义务教育相关转移支付资金,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何用好这些资金,需要在公平分配存量经费、合理使用增量经费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上下功夫。
  公平分配存量经费。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保证教育经费公平分配尤为重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规定,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目前义务教育领域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农村学校经费依旧短缺、综合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为此,地方政府要认真执行“三个统一,两个巩固”政策。“三个统一”即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担机制;“两个巩固”即巩固完善农村地区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巩固落实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政策。
  合理使用增量经费。为了改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薄弱环节,财政部下达义务教育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时,就发展短板给予额外的经费支持。为此,地方政府要用好经费增量。例如,“双减”政策要求,省级政府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确保经费筹措到位。对于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家庭子女等困难群体,政府和学校优先免费为其提供校内课后服务,保证所有儿童不因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而失去平等享受课后服务的机会。因此,县级政府要将财政部下拨的增量经费用来弥补课后服务经费不足,充分保证困难群体学生免费享受优质的课后服务。另外,“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下中部地区县级政府面临不少困难,义务教育资源“中部塌陷”现象不容忽视。省级政府下拨增量经费时,应优先考虑中部地区县级政府,尤其是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离不开优质师资,增量经费要重点支持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上岗退费、减免学费和给予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优秀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实行差异化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倍增计划,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扎根乡村学校。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要花钱更要花好钱,在保证义务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的同时,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目前义务教育领域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支出轻绩效”的现象,个别地方一边缺钱,一边乱花钱,铺张浪费,搞形象工程。比如,有的地方花巨资建设的“美丽校园”变成了“空壳学校”,而设有美术室、音乐室和科技室的“乡村少年宫”因经费短缺而被迫停用。因此,经费下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经费管理有关办法,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和安全;要完善教育财务制度体系,注重经费使用效益,坚决避免铺张浪费和挤占挪用的现象发生。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