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24

一袭华服拂校园 “邂逅”千年中国风

李 婷

      端庄典雅群芳拜,四海倾心绝色淳。华服霓裳生妙舞,犹如仙子入凡尘……

  最近,在山西省各大高校,华服(唐装、深衣、襦裙、马面裙、旗袍等)正在学生中间流行。将华服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正在成为不少大学生的选择。同时,在一些高校的毕业季晚会、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中,不少学生为了让自己更有仪式感,纷纷将华服作为自己的着装首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传统而时代久远的华服,成为时下思维独立、追求个性、热爱时尚的新生代大学生追捧的对象?同时,在穿着华服的过程中,他们又有怎样的体验与成长?记者分别来到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传媒学院等4所高校,以调查问卷及现场采访等形式,对100名在校大学生及8名高校教师进行随机采访。

  华服在“00”后大学生中悄然流行

  着襦裙、佩披帛、巧上妆、贴花黄……为了准备学校毕业季晚会的“汉服秀”节目,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徐怡珮,特意穿上了唐装中的绿色抹胸襦裙。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梳妆打扮,徐怡珮盘好最后一缕头发后并插入自己制作的“义髻”(假发),一款美丽而优雅的“流苏髻”便梳妆完成。
  此时,看着镜中的自己,徐怡珮不由地微笑抿唇,只见蛾眉轻扫间,鬓边的发丝微微飘动,尽显唐朝女子的端庄得体、美艳动人。“我从高中开始,便喜欢上了华服中的唐装,刚开始,只是喜欢其独特的样式与美丽的花纹,上了大学以后,我认识了很多同样喜好的同学,和他们一起我又接触了越来越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我看来,华服,是古代审美最直观的体现之一,也蕴藏着华夏传承千年的文化魅力。”徐怡珮说。
  在山西省的各大高校,与徐怡珮同样喜欢华服的“00”后大学生还有很多。100名大学生的调查采访中,有近八成(79人)受访者表示很喜欢中国的传统华服,有超六成(63人)受访者表示有过穿华服的经历。其中,近两成(19人)的受访者称自己是华服的忠实粉丝,华服已经成为自己的日常装扮。
  朱馨悦是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的大四学生。为了让毕业季的告别更具仪式感,她很早便开始查询“学士服穿搭”“毕业季拍照”的攻略。在刷到“留学生在国外穿马面裙拨穗”的短视频时,她也决定把马面裙穿在学士服里。
  朱馨悦告诉记者,为了搭配自己学士服上的黑色垂布,朱馨悦特意挑选了一条墨绿色的马面裙。于是,穿上马面裙进行学士服拍摄的朱馨悦也成了现场的“红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来和我打招呼,除了夸赞裙子漂亮的,更多人找我打听‘马面裙是什么’,来自哪个朝代,也有人站在远处拿着手机拍我的裙子,大概想上网搜个同款,真的挺高兴,不仅是因为穿马面裙给自己的毕业照加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穿搭,让更多同学了解到传统服饰马面裙的存在。”朱馨悦说。
  同样因为穿华服被引起关注的还有来自山西大学射箭协会的学员们。据该协会队长、体育学院2020级运动训练专业的大三学生罗禧隆说,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古老的体育文化项目,同时,让学员们能够快速进入训练的状态,他经常会让学员们身着飞鱼服(明代皇帝赐服之一)进行训练。
  “提到飞鱼服,就不得不说一下明代的锦衣卫,他们就像我们现在的军人一样,给人一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的感觉,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装备是古代时期的传统弓箭,所以锦衣卫个个都是百发百中的神箭手。因此,学习传统弓箭技艺时就要与飞鱼服相搭配,这样才能很快找到古人训练时的感受与状态。”罗禧隆说。
  山西农业大学的大三学生张士聪是华服的忠实粉丝,自打她上高中开始,无论是出游还是上课都会选择穿华服出行,“华服作为中华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天天穿都没问题。因为它真的很美,所以希望让更多的人也看到它的美。”
  和张士聪一样,华服也是太原师范学院林鑫娜的日常穿搭,无论是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国华服日”,还是传统的端午节、元宵节、春节等节日,她都会穿上自己精心挑选的汉服。林鑫娜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宋代的华服,因为相较于唐装,宋制汉服不仅出行便捷,在夏季穿着,更加清爽适宜。

  喜好背后,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近日,山西传媒学院在太原市万柏林区万象城下沉广场举办了“汉服印象”传统服饰教学成果展演。活动现场,35名来自该校的大二学生,均身着汉、唐、宋、明等朝代的服饰,向现场的观众展示了60套独具特色的原创设计作品,并进行了沉浸式国风走秀教学成果展演和气氛热烈的古诗词问答互动节目。
  近日,记者就此项活动,专程来到山西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采访了该活动的两名指导老师。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毕虹介绍,为了举办这次展演,早在今年的3月学生刚刚开学时,她便与同为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郭宁一起,着手准备中国传统服饰的教学计划与展演的具体方案。
  “其实当时压力挺大的,因为这场活动不仅是公益性的,也是我们学校首次在校外举办的大型传统服饰的展演,所以担心因为没有经验演砸了!”毕虹说。
  因此,两位教师通过多次研究最终决定,为刚刚进入服装设计实操学习的大二学生开设一个学期的中国传统服装课程。同时,在学习之余,两位老师还带领学生,将理论课程、史料知识与设计实践相联系,最终制作出60套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服装。
  “虽然难度有些大,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课程开设以后,第一次接触华服制作技巧的学生们,学习热情非常高。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通过校外展演来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中国的华服,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底蕴,也算是对我们历史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吧。”毕虹说。
  因此,经过近4个月的充足准备,在两名教师与35名学生的共同努力创作下,此次“汉服印象”传统服饰教学成果展演也取得了很高关注与评价。指导教师郭宁介绍,展演现场不仅座无虚席,而且在展演结束后,观众们也久久不愿离去,积极地向现场的两位老师和学生们提出了很多关于各朝代服装的问题。
  “现场观众问了我们很多有意思的问题,说明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也都非常喜欢中国的华服。比如有人问我,汉服是不是汉朝时期的服装?马面裙的由来是什么?是因为像马面而起的名字吗?我们在为大家解答的同时,也会向他们讲述更多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马面裙,就要从宋代说起,主要是为了女子方便骑驴而设计的一种功能性的‘开胯之裙’,而到了明代便推广开来,上至一国之母下至黎民百姓,人人皆穿马面裙。通常,马面裙要在侧面打裥(做服装时在需要有伸缩处作折叠而缝合其一端),裙腰也多用白色布,就是代表夫妻之间白头偕老的意思。”郭宁说。
  在调查问卷环节,记者发现,高校师生之所以喜爱华服,原因很多。其中,有63名受访者表示是因为华服样式好看,符合自身审美;79名受访者表示更加重视华服所蕴藏的中华历史文化,希望透过服饰了解传统文化;27名受访者认为华服流行是一种趋势,也想“赶潮流”。
  山西农业大学校团委书记冯伟表示,华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所以在各大高校中,除了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各类华服活动外,每一所高校的相关负责老师也会针对文化交流、日常节庆、毕业庆典等礼仪活动。
  “虽然每所高校举办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我相信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弘扬和传承我们中华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让更多年轻人接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影响,展现文化自信,从而助力学子们在校期间,可以更好地成长与进步。”冯伟说。

  尽己所能让华服成为文化名片

  山西传媒学院内,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放暑假回家,而在艺术设计学院二楼的服装设计室内,两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牟秋颖和王英泽并没有回家的打算。
  牟秋颖告诉记者,经过一个学期对华服的学习与研究,她对中国传统服饰以及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因此今年的暑假,她决定利用近两个月的假期,继续对华服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学习。
  “色彩鲜艳的唐装、清新淡雅的马面裙、深藏不露又雍容典雅的深衣……每一件衣服,都犹如一张张名片,仿佛要向我诉说一个个朝代的古老文明与更新迭代,这个学期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了,同时我也很佩服伟大的古人们,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所以,我要利用这个假期继续探索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多学一些知识,希望将来的自己,可以让华服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也希望不久的将来,在我们这群年轻人的努力下,让华服可以成为一张文化名片,其所到之处,皆知源于中国!”牟秋颖说。
  与牟秋颖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太原师范学院学生朱馨悦告诉记者,她最喜欢的传统服饰是马面裙。“第一次了解马面裙,是在2022年一次涉外的服装设计抄袭事件中。看着自己民族的传统服饰‘摇身一变’成了他人之物,心里挺气愤的。”朱馨悦。
  然而作为一名历史系的学生,朱馨悦在短暂的气愤过后,也快速地平静下来,开始不断地上网查找有关马面裙的历史资料。“从服饰出现的历史背景,到服饰演化、历史价值,我想把这堂历史文化课补起来。”朱馨悦说。同时,她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更多场合穿着马面裙出席,也希望更多同龄人能了解到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让明珠蒙尘。
  作为华服的忠实粉丝,山西农业大学的徐怡珮告诉记者,她经常会在抖音中看到一些中国的留学生在国外上学时,身穿华服在街头弹古筝、跳中国舞,让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些留学生也是徐怡珮的榜样。“国家的富强促进了‘华服’的兴起,也促成了华服在我们青年群体中的流行,希望有更多的青年能利用‘华服’这张名片,尽自己的力量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徐怡珮说。
(作者系《山西晚报》记者)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