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10

家长和孩子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李 婕

  又是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有一批孩子和家长,面对全新挑战。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下,今年太原市幼升小人数较去年增加一万多人。
  “我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如何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 开端”……一系列问题围绕着孩子与家长。怎样才能做好升学准备?记者进行了全方位采访,总结出幼升小攻略,帮助大、小朋友做好“幼小衔接”。
  入学:遇到的问题五花八门
  “担心孩子个子小、年龄小,担心不适应新环境,担心学习跟不上,担心找不到教室,担心孩子不喝水,担心上厕所找不到,担心位置靠后看不清黑板,担心孩子被同学欺负……学校网报时焦虑,孩子开学分班也焦虑,总之这颗悬着的心一直放不下来。”8月29日,张女士的儿子魏梓浩真正成为一名小学生。在校门口焦虑观望的她,面对记者的提问甩出一堆“担心”。
  “我家孩子是话痨,从小就属于没人和她搭话,她也能自己说个不停的。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被老师反映过扰乱课堂秩序。现在上了小学有课堂纪律,尽管我已经嘱咐过好几回,但还是担心。”8月27日,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华润分校举行新生入学礼,李女士忐忑不安地目送着自己的女儿朵朵走进学校大门。
  “我家孩子是个慢性子,做什么事情都一板一眼。开学前学校发了物品准备清单,列出了详细的文具、书本使用规则,我带他一起去书店买文具和书本,让他有参与感。结果花了两个小时才搞定,不知道他在研究什么。开学之后,好担心他怎么适应集体的节奏?”8月30日,山西图书大厦正带着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的田女士对记者说出自己心中的焦虑。
  记者采访发现,说起孩子入学,每一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担心,怕孩子进入新环境的各种不适应,怕自己家孩子成长比别人慢,怕别人学会了自己家孩子没学会……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不同,甚至背负的家长期望不同,对新环境的适应期并不完全一样,科学做好开学第一个月的幼小衔接就显得尤其重要。
  家长:担心的背后是准备不足
  “担心的背后是准备不足。”家长赵女士说。赵女士家二宝今年升入山西省实验小学一年级,因为自己已经有了老大的上学经验,所以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么焦虑。
  她告诉记者,她关注了学校公众号发布的幼小衔接课程,课程内容非常详尽,从初识小学校园以及应该准备的物品,到习惯培养等,学校利用网络平台为一年级新生、家长做了引导和帮助,她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身边初入小学的家长们,希望能缓解他们的焦虑。
  同样是家里二胎入学的陈女士,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开学前一周,她和孩子利用空闲时间做问答游戏,将需要重点处理的问题强调出来——“下课时间几分钟要干什么?”“要上厕所喝水”;“上课的时候想上厕所怎么办?”“要举手告老师”;“如果学校有人欺负你怎么办”“要告诉老师,告诉家长”……这样的对话,每天进行一次,将说教变成好玩的游戏形式。
  崔女士的儿子元宝今年开学读二年级。“终于度过了兵荒马乱的一年级,”她说:“我喜欢在网上看一些教育的帖子,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元宝刚入学时,也喜欢和前后左右小朋友聊天,“不止课间聊,上课还要聊,影响课堂纪律。刚开学半个月我就被叫家长了,也算打破纪录了吧。”崔女士后来在网上看到一个有用的办法,“给孩子准备了一个漂亮的小本子,让他把上课时要和同学说的话记在一个小本上,下课时再和同学说。其实小本子不见得用得上或能用几次,只为间接影响或者改变上课说话的行为习惯。”一开始,元宝每天放学回家都会让妈妈看一眼小本子上记了什么,“小本子上一开始记得真不少,汉字、拼音和简笔画混在一起,后来就渐渐少了,到了春季学期,上课时纪律就好多了。”
  每一位家长都应善于学习,做智慧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和支持呢。
  老师:注重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
  幼升小是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阶段的孩子和家长该如何更好地迎接开学季?不同阶段的孩子发生哪些变化?家长该怎么引导?记者采访到山西省实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邓东琴老师,对新学期入学的几个关键时期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孩子们平稳过渡。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首先是大环境发生变化——幼儿园秉承快乐教育的方式,给孩子们的自由度会更多一些;小学是约束式管理,相对来说强调纪律性。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自由惯了,家长也没有重视引导,导致这部分孩子升入一年级,适应比别的孩子慢很多,也影响了学习效果。邓老师表示,“学校通常都会给一年级孩子一个月的适应过渡期,在校内老师也会提醒孩子们下课铃一响就去上厕所,如果上课实在憋不住,要举手告诉老师。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家长要和孩子提前做好沟通,有问题及时和老师反映。”
  注重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年级孩子和家长的必修课。首先训练孩子整理物品的能力,家长可以创设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要孩子学会自己动手,包括每日学习用品的分类收纳、书包的整理、个人生活物品的摆放等。“用完铅笔,就随手把铅笔放回铅笔盒;用完书本,就随手把书本放进书架、书包或书桌上的固定位置;看完图书,就随手把图书放到书架原位,方便以后查找等。”邓老师说。
  其次要提前适应小学的作息,按时起床,不睡懒觉,按时吃早饭,上学不能迟到。要尽可能培养孩子严格的时间观念,这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端。时间观念的培养,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感受到课堂、学校和玩乐之间的区别,能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时间,通过做计划等方式,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邓老师表示,根据国家减负要求,一二年级确实不布置书面作业。一年级的孩子可以放松,但不是放纵,每天放学后老师还是会布置一些当天的学习任务。其实孩子在校期间每天、每节课都有学习任务要达成,减负是减去繁琐机械抄写,比如数学学习“认识方向”这一课时,回家后的学习任务是让孩子在生活中认识东南西北。
  当孩子有进步时,家长多鼓励;当孩子有松懈时,家长则要多提醒监督。邓老师建议家长需要有放松不放纵的觉悟,一年级没有书面考试的压力,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思想上弦会放松,怎么做到不放纵呢?那就需要多关注孩子学习,每天通过亲子交流让孩子讲讲上课内容,哪怕只是学会握笔姿势,也要及时给孩子肯定,如果孩子讲不出当天学习内容,就需要家长及时和老师沟通,做好家校配合工作。
  不论是孩子、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去适应新的教育方式,既要符合减负要求,又能让孩子把知识充分吸收。邓老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会每周给家长发一份知识清单,让家长清楚孩子在校内学习的内容,为每个孩子做好学情监测,“家长多和孩子做一些亲子游戏,远离电子产品,和孩子一起打开书本,多做亲子阅读。”邓老师说。
  另外在人际交往方面,学会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遇到问题时既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也可以在他人有需要时伸出援手;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能有效地调控情绪,可以有方法有策略地去应对这些问题。
  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出现这样那样的状况是正常的,家长可以通过积极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以及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并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和鼓励。“家长和孩子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也可能成为家长的老师。”邓老师说。
  (作者系《山西晚报》记者)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