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07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的价值如何实现

李 萍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推进省级统一命题,对于当时尚未实行省级统一命题且确不具备条件的省份,明确提出“要研究提出加快推进省级统一命题的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对于省域初中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又是一件具有一定专业难度的事情,如果一些条件性的问题解决不好,即便在形式上实现了中考省级统一命题,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山西省先行一步,2010年就恢复了全省中考统一命题,2011年启动了中考命题改革,2019年明确提出“素养立意”的命题理念,并形成了“一核·六维·四手段”的中考命题理论和技术。十多年的实践表明,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发挥评价指挥棒的作用,有利于全省初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当然,积极的效果并非没有前提条件,山西的相关经验表明,要使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如其所愿,必须预先做好思想、理论与方法、技术上的准备。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才能带来综合性的教育效益,最终促进初中教育质量的普遍提升。

  确立“考试不仅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

  回顾山西中考命题改革之初,中考与初中教育教学的关系总体上处于消极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中考和学校教育教学各行其道,两者仅以考试科目说明为联结点,课程标准被搁置一旁,其直接的后果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在初中教育教学中不能得到完全贯彻。
  第二,中考主要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水平要求的程度,兼顾学生毕业和升学需要的考试。但在实践中,中考“两考合一”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分数竞争的状况仍在不断加剧。
  第三,中考命题的导向某种意义上成为初中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影响因素:超标命题导致超标教学;试题过难导致过度教学;试题固化导致套路化教学;识记类试题过多导致死记硬背;题量过大导致机械刷题和“题海”战术。
  第四,由于缺少命题理论的指导和命题规范的调控,中考试题质量更多依赖于命题人的基本素养和临场发挥,不仅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对学校教学的导向也不明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中考命题与山西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将命题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为“考试不只是评价,更是立德树人”。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索:一是通过中考命题改变“考教分离”的现实,使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标准的育人理念在初中学校教育中得到全面、深入贯彻;二是通过中考命题改变“两考合一”功能发挥不良的现实,使初中学校能够准确认知国家对中考的性质和功能定位;三是通过中考命题的正确导向改变机械刷题及“题海”战术现象,使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四是在中考命题实践中结合理论探索,构建出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教育和评价规律、利于学校立德树人及学生全面发展的中考命题理论和技术体系;五是借助全省初中教育的各种业务活动,将思考的结果传递给基层学校,统一全省初中学校对于中考与学校教育教学合理关系的认识。

  在理论的指导下研制中考命题的方法与技术

  自2010年恢复全省中考统一命题以来,山西的中考命题改革经历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又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完整过程,构建了顺应时代需求的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研制出了系列的中考命题方法和技术。
  “一核”是指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即立德树人、素养立意、导向教学。通过确立这一核心思想,回答了“命题宗旨是什么”的问题,明确了中考命题的教育意蕴。
  “六维”是指中考命题的“六个维度”,即立足核心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交流共享、强调问题解决、落实活动建议。确立这六个维度,回答了“考什么素养”的问题,体现了学生发展的时代内涵。从“六个维度”命制试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学习发展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其内容指向核心素养,尤其强调能力导向,引导中考命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从而为“以课程标准为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的原则要求寻找到了具体的实现路径。
  “四手段”是指在考试命题中体现核心素养元素的四个着力点,是使“六维”在试题中得以真实体现的具体措施,包括真实任务情境、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四手段”回答了“如何考素养”这一技术性问题,凝练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创设“真实任务情境”,意在把来自真实世界的知识再返还回去,引领教学把知识与自然及人文社会生活的实际糅合起来,使知识的活性和真实世界的本质同时在学生的意识中得以呈现;“跨学科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因为真实世界是一个浑然的整体,并不因学科知识的分野而在人的感觉中有所分化;“不确定性结构”是要打破试题的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的定式,直击现实中存在的“题海”战术和应试技能训练;将“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作为命题的着力点,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是要引导他们在探寻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理性的精神品格。
  中考命题“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作为扎根实践的成果,不仅从宏观上指明了命题努力的方向,更运用“教育工学”原理,立足于促进学校课程改革深化和试题质量提升,在命题实践过程中开发了一系列中考命题的方法和技术。
  一是运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研制出用于命题的多维细目表系列。其中“细目表一”从定量角度进行命题规划,为每一道试题的命制提供依据;“细目表二”从定性角度进行命题审视,将“六维”与核心素养对接,并通过“四手段”的具体操作实现素养立意的命题追求。
  二是提炼出落实“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的命题操作流程。具体环节是:确定命题立意—制定测量目标—选取命题素材—创设试题情境—实施问题设计—拟定学生表现—编制赋分标准—预设试卷难度。这样的操作流程从命题立意到难度预设,展现了试题命制的整个过程,而且对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具体操作的办法,尤其是在跨学科和项目化试题的命制上形成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三是形成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操作策略。针对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总结出采意赋分的方法,特别是对开放性试题形成了等级与要素相结合的操作策略。在赋分时重点关注观点论述、语言表达、问题探究、联系实际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思维品质和水平,并给出答案示例。
  科学的中考命题理论和方法,不仅使中考命题人有了专业上的遵循,而且使一线教师明确了教学改进的方向。在中考命题改革与初中教育实践的互动过程中,一线教师越来越认识到课程标准的重要价值。

  中考省级统一命题 可以带来综合性的教育效益

  山西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最直接的效益是在全省范围内带来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多年的考改与课改的互动,学校教师普遍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实际,注重设计与实施指向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教学的现代性明显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明显提升,独立思考渐成习惯,改变了以往过度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学习的探究性得以凸显,学习过程的思维含量明显加大,由知识的记忆转向问题的解决;学生学习的实践性逐步加强,基于学科综合和跨学科整合的主题式、项目化学习成为学习的基本方式。
  中考命题改革不是单一的教育评价行为,而是指向育人的系统工程。山西发挥省级统一命题的优势,不仅科学合理地测评了学生的初中学业水平,而且引导学校更好地把握义务教育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整体性、指导性,显现出课程育人新样态。
  第一,新的教育观念在基层学校落地生根。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育,课程评价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品格、态度等。山西实行全省统一命题,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命题行为,再到命题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各环节保持高度一致,很好地将改革意图、命题理念传递给基层学校。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专家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国家政策解读、教育理论培训、命题模拟演练等活动,每位成员就像“火种”,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辐射到全省各地,形成了省与校、考试与教学的同频共振。
  第二,学校内部的教育评价方式明显改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全面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全省统一命题,直接在省域范围内全面落实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推动了学校内部教育评价方式的改进。
  第三,学生的综合素养普遍提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推进考试评价,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全省统一命题消解了因各地客观条件所限而带来的试题质量不高等问题,组建起学科专业底蕴深厚、对国家课程标准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的命题队伍,使得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的落实更彻底。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基于教与学、过程与结果相一致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监测教与学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考试命题专委会委员,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义务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