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保障+政策规范+专业指导
山西以高水平教科研助推新课程实施
本报讯 新课程实施以来,山西省全面实施“五个二”工作举措,通过强化“两个保障”,健全“两套制度”,用好“两支队伍”,打造“两个示范”,确立“两项抓手”,扎实推动新课程、新教材深入实施。
“两个保障”强队伍
成立教材工作组。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常务副组长、22个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保障党对新课程新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
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市、县、校级教(研)机构职责,依法依规保障教研员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权益和待遇,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开展省级教研员示范培训,并指导各地积极协调为教研机构增编,吸引优秀教师从事教研工作。
“两套制度”保规范
建立完善新课程实施制度。山西省结合省情实际,以新课标为根据,印发了《山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2022年版)》,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制定《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试行)》,确保中小学在新课程新教材教学中的方向性、系统性、规范性、操作性和适宜性。
建立完善作业管理制度。省级层面制定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15项措施和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举办山西省首届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大赛,有效减少了义务教育学校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推动“双减”落地落实。
“两支队伍”惠基层
山西省聚焦基层专业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全省范围组建普通高中14个学科、303人的学科指导组和义务教育21个学科、296人的学科指导组。两个学科指导组的成员在对基层学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制完成200万字的“新课程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丛书,定期深入学校,针对性开展研究、指导和服务,及时发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问题,总结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经验共享的专业指导格局。
“两个示范”促引领
山西省全面加强“双新”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积极支持地方通过与高水平院校合作、省内外中小学校交流等方式打通教研壁垒,产出标志性教科研成果,如:指导国家级示范区太原市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合作项目”,对区域内10所新课程实验学校进行颗粒化精细打磨,构建完善了基础类、拓展类和实践研究类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课程为引领的探寻学校特色发展的新格局,生成“时代新人”思政经验等区域标志性成果并由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山西省实验中学和山东省实验中学共同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9个学科教学观摩研讨与培训交流活动,针对性地解决一线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操作性问题,有力提升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究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教育部课程中心向全国进行了播发。
“两项抓手”树品质
将项目化学习方式作为推动山西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力抓手。定期举办项目学习联合体成员学校活动,开展项目学习典型案例评审,推动项目化课题研究,在多个市县校策划组织项目化学习研讨会、现场会,探索形成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适合本省课堂教学实际的项目化学习最佳路径。
将“以考改促课改”作为教育评价改革实施的有力抓手。总结形成了山西省中考命题改革“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一核”即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六维”即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交流共享、强调问题解决、落实活动建议,“四手段”即真实任务情境、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山西省将进一步创新教科研机制,扎实推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出应有贡献。(据山西新闻网)
“两个保障”强队伍
成立教材工作组。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常务副组长、22个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保障党对新课程新教材工作的全面领导。
制定《关于加强中小学教研体系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市、县、校级教(研)机构职责,依法依规保障教研员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权益和待遇,安排10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开展省级教研员示范培训,并指导各地积极协调为教研机构增编,吸引优秀教师从事教研工作。
“两套制度”保规范
建立完善新课程实施制度。山西省结合省情实际,以新课标为根据,印发了《山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山西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2022年版)》,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制定《山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义务教育教学基本规范(试行)》,确保中小学在新课程新教材教学中的方向性、系统性、规范性、操作性和适宜性。
建立完善作业管理制度。省级层面制定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15项措施和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举办山西省首届中小学教师作业设计大赛,有效减少了义务教育学校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推动“双减”落地落实。
“两支队伍”惠基层
山西省聚焦基层专业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在全省范围组建普通高中14个学科、303人的学科指导组和义务教育21个学科、296人的学科指导组。两个学科指导组的成员在对基层学校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研制完成200万字的“新课程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丛书,定期深入学校,针对性开展研究、指导和服务,及时发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问题,总结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经验,构建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作战、合力攻坚、经验共享的专业指导格局。
“两个示范”促引领
山西省全面加强“双新”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积极支持地方通过与高水平院校合作、省内外中小学校交流等方式打通教研壁垒,产出标志性教科研成果,如:指导国家级示范区太原市与北京师范大学签订“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合作项目”,对区域内10所新课程实验学校进行颗粒化精细打磨,构建完善了基础类、拓展类和实践研究类课程体系,形成了以课程为引领的探寻学校特色发展的新格局,生成“时代新人”思政经验等区域标志性成果并由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山西省实验中学和山东省实验中学共同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9个学科教学观摩研讨与培训交流活动,针对性地解决一线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操作性问题,有力提升了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研究能力和课程实施水平,教育部课程中心向全国进行了播发。
“两项抓手”树品质
将项目化学习方式作为推动山西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有力抓手。定期举办项目学习联合体成员学校活动,开展项目学习典型案例评审,推动项目化课题研究,在多个市县校策划组织项目化学习研讨会、现场会,探索形成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适合本省课堂教学实际的项目化学习最佳路径。
将“以考改促课改”作为教育评价改革实施的有力抓手。总结形成了山西省中考命题改革“一核六维四手段”理论(“一核”即中考命题的核心思想,“六维”即立足学科素养、加大开放探究、注重阅读能力、关注交流共享、强调问题解决、落实活动建议,“四手段”即真实任务情境、跨学科整合、不确定性结构、理性思维和批判质疑),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和育人功能。
山西省将进一步创新教科研机制,扎实推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作出应有贡献。(据山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