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07
锚定项目学习,推进跨学科教学
薛红霞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对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跨学科是指教学内容整合,区别于单学科。[1]主题学习是一种教学方式,与项目学习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项目学习是主题学习的发展。[2]山西省从2013年开始开展跨学科、跨课程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我们认识到,真正的项目学习必然是跨学科的,因此在这十年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中,山西省积累了丰富的实施跨学科教学的经验。本文对这些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期望对当前中小学教师关心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有所启发。
一、跨学科教学的基本样态
跨学科教学的关键是要突破单学科,至少融合两科,因此开展跨学科教学需要借助一些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广大教师突破习惯的单科教学。基于山西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着手开展跨学科教学。
1.“学科+”型跨学科教学
“学科+”型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主,在开展项目学习(或主题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实现跨学科教学。这种类型是山西“135项目学习范式”实施的必然,其形成经历了被动跨学科到主动跨学科的过程。山西省开展项目学习教学方式应用的探索,主要攻克的是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的项目学习。在最初开展项目学习时,因为展示项目成果的需求,语数英等学科教师自然地就会与信息技术、美术、表演艺术等学科教师合作形成跨学科教学,理科的项目自然地还会和语文、英语等学科形成跨学科教学。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被动跨学科教学阶段。当我们发现并提炼出这一特点之后,跨学科教学就具有了主动性,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基于一个学科的“学科+”型跨学科教学。之后在设计项目学习时,我们就主动地理性思考可以跨哪些学科,并创建了该类型跨学科教学的不同课堂教学实施方式。
“学科+”型跨学科教学是目前学校实践的主流,覆盖了各学段各学科。比如: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鹿谷小学在进行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的教学时,因为这个神话故事就发生在长子县,于是他们将这节课设计成一个大项目。该项目的实施首先是语文神话故事的学习、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将项目拆分成若干个任务:“图腾组”在县城各个角落寻找与精卫鸟有关的图腾;“古诗词组”在网络和书籍中搜索与“精卫填海”有关的诗词;“话剧组”以歌舞的形式表演“精卫填海”的故事;“非遗宣传组”用长子古书唱“精卫填海”;“导游组”负责各个景点的介绍;“海报组”制作了景点的折叠式宣传海报。该项目历时20天,学生按照项目的任务要求开展活动,走进发鸠山和县城各个角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唱长子鼓书,还设计了相关的文创产品。这个项目以语文的一篇课文为依托,拓展丰实了语文学习,还整合了科学、艺术、技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更超越课本整合了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科+”型跨学科教学比较适合目前教师擅长分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且该类型的跨学科教学可以根据教师的驾驭能力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确定所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可控性比较大,比较容易推广且能够常态化应用。
2.“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
“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首要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自然地就会实现跨学科教学。
比如:太原市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制订旅游计划”就是一个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涉及“数与运算”主题中大量的计算、估算问题,“数量关系”主题中的行程问题,“图形与几何”中的确定方向问题,涉及的其他学科有科学、历史、语文、艺术、道德与法治,更有超越小学知识范围、超越学科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学生在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处理大量图表数据时,遇到的挑战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经历的,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达成的效果也超乎想象。
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的城市建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有的学校借助周围的资源开展与社区特色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如:晋中市太谷中学结合当地文化开展英语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非遗文化研究”,研究太谷饼、形意拳、中药等,并撰写成文发表;太原市迎泽区校尉营小学结合太原市柳巷街道的特色开展主题活动,学习制作当地特色食品。这些都为当前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在相应的学科知识教学完成之后进行,教师开展“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时顾虑相对较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因此,“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可以作为学校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抓手。
3.“劳动教育”型跨学科教学
“劳动教育”型跨学科教学是在劳动课程中开展的。劳动可以是很粗放的,类似家庭中的劳动,但是学校开设的劳动课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劳动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实践过程中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学校可以挖掘其中的跨学科元素,在劳动过程中开展跨学科教学。
比如:山西省实验中学在太原市阳曲县租借了劳动教育基地,每年带领师生前往基地开展真正的农务劳动,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实现跨学科教学,并且涵盖了高中几乎所有学科。教师带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如利用数学、物理知识进行土地规划,利用化学知识确定施肥种类,利用地理、生物知识确定种植类型,借助语文、英语知识进行表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依据思想政治知识分析政策落实,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发现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土壤保护、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等。生物学科教师在此背景下带领学生开展了“自制农家肥”项目学习。学生带着思考去劳动,带着研究成果去改进劳动,在劳动中实现跨学科学习。
县城或村镇学校多数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可以与周边的社区或者相关单位协商解决场地问题开展劳动教育。比如:鹿谷小学在建校之初就与园林局协商,将校园外围一圈土地划归学校作为劳动基地,还租用了与校园毗邻的农田建成学校的“湛露园”,给学生开辟了进行农务劳动的场地。学校利用这些劳动场地带领师生开展项目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并且在教育评估中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二、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式
不同样态的跨学科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实施方式。综观山西省的跨学科教学实践,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1.系列课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学科+”型跨学科教学中,由各科教师鱼贯相接地依次实施教学。以“语文+”型跨学科教学《绘本设计师大赛》为例,其教学实施方式如下:首先,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本“雪孩子”,并将其改写为绘本文本;其次,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其中小白兔、雪孩子、火的形象;最后,学生完成绘本。此种教学实施方式在跨学科教学初期使用的比较多。基于这种实施方式,教师可以积累经验,积蓄教学资源。
2.融合课方式
这种方式在“学科+”型跨学科教学中应用普遍,也会在“综合实践”型和“劳动教育”型两种跨学科教学中使用。如果在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身就是综合性的,需要同时解决多学科的问题,那么就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同时执教一节课。如前所述,《精卫填海》教学中就是由语文、音乐教师同时上课。这样的上课方式在跨学科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探索性地开展实践,如果是常态化实施则可行性不够。从系列课方式到融合课方式,跨学科教学的整合程度加深,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
3.项目学习教学方式
项目学习因为其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激发了学生潜能,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是一种极佳的跨学科教学实施方式。如今,全国各地开展的项目学习各具特色,山西“135项目学习范式”更强调立足课程标准、基于课堂常态化实施。
4.主题学习方式
主题学习与项目学习本质相同,但要求略低。我们可以将主题学习看作项目学习的“初级版”,这与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不同阶段的进阶原理类似。
实践层面教师对主题学习更熟悉,因为它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已经提出,项目学习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比如: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设计了逐级递进的要求,第一、第二学段开展主题学习,后续开展项目学习。因此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在低学段开展主题学习,随着学生学段的提高逐步由主题学习过渡到项目学习。
三、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
本文是基于项目学习讨论跨学科教学,因为关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策略已有很多论述,因此这里仅就以下两点加以强调。
1.从做真实的事走向真实地做事
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时,老师们已经能做到结合身边的资源设计真实的事情,但实施过程中在真实地做事方面则表现出差异。通过比较发现,越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真实地做事,学生的思考越深,收获越大。
如:在设计“教学楼走廊可以摆放的垫子个数”过程中,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带余除法,所以教师被束缚,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用计算器算除法,小数点后面部分去掉。于是就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室外墙壁长度为400厘米,坐垫宽度为37厘米,400÷37=10.810,学生去掉小数点后面部分,得出放置垫子的个数为10个。显然考虑实际情况,一定会有几个同学比较瘦,那么放置11个垫子也是非常好的,因为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个位置。可见,如果教师在这里能够引导学生做估算,结合实际需要做决策,那么就更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感、模型意识。
所以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要努力让师生都回到真实的事情中,不要被教学的、学科的逻辑所局限,而是按照做事的逻辑推进教学。这就要求师生从做题中跳出来,转变观念,真正做事。
2.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生点上做跨学科教学选题
在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选题是关键,体现出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多学科知识挖掘的本领。教师要多角度分析问题,找到不同学科共同的生长点,将它作为跨学科主题的组织中心。例如: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主题活动“曹冲称象的故事”,依托“称量”在不同学科都可以找到生长点,如学习数学中的称量、单位、转化、计算,物理中的浮力等,还可以通过变式提问“如果没有石头怎么办”引发出更多的解决办法,继而引导学生撰写《新编曹冲称象》剧本,最终演绎成涵盖数学、物理、艺术的跨学科教学。
做好跨学科教学的选题,教师首先要有跨学科的意识,要通过认真观察、细致关注,发现更多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素材;其次要做好实施跨学科教学的心理准备,要认识到跨学科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迭代。
四、跨学科教学的配套机制与措施
目前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分科教学,各种管理机制也是与之匹配的。为更好地开展跨学科教学,学校和地方需要探索配套机制,以有力的措施促进有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1.开展跨学科教研
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需要多学科教师联合开展教研。在具体实践中,跨学科教研的开展可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初定选题。可以安排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教师,选定一个可以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内容,如初中数学中的对称,挖掘与之相关的跨学科因素,选择一个较好的载体,如制作面具,初步设计跨学科教学的构想。其次,商定主题。挑选相关学科教师开展集体教研,将跨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并还原为一个具体的事情,如“数学面具庆新年”,围绕做事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再次,实践改进。在完成设计之后,教师进行试教、研讨,改进设计,完善选题。最后,迭代推进。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即可初步定稿,但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在后续实践中还需迭代推进。
2.实施工作坊授课
由于目前教师缺乏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学校可以借鉴教师培训中广泛采用的工作坊形式开展跨学科教学,即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师生可以平等充分地沟通交流、共同思考、调查分析、提出方案、做出规划,一起完成任务。为此学校可以建立由多个学科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专研跨学科教学选题,并由他们组织学生建立社团,开展工作坊式的教学,在实践中摸索跨(下转第八版)
一、跨学科教学的基本样态
跨学科教学的关键是要突破单学科,至少融合两科,因此开展跨学科教学需要借助一些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广大教师突破习惯的单科教学。基于山西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着手开展跨学科教学。
1.“学科+”型跨学科教学
“学科+”型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主,在开展项目学习(或主题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实现跨学科教学。这种类型是山西“135项目学习范式”实施的必然,其形成经历了被动跨学科到主动跨学科的过程。山西省开展项目学习教学方式应用的探索,主要攻克的是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的项目学习。在最初开展项目学习时,因为展示项目成果的需求,语数英等学科教师自然地就会与信息技术、美术、表演艺术等学科教师合作形成跨学科教学,理科的项目自然地还会和语文、英语等学科形成跨学科教学。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被动跨学科教学阶段。当我们发现并提炼出这一特点之后,跨学科教学就具有了主动性,可以通俗地称之为基于一个学科的“学科+”型跨学科教学。之后在设计项目学习时,我们就主动地理性思考可以跨哪些学科,并创建了该类型跨学科教学的不同课堂教学实施方式。
“学科+”型跨学科教学是目前学校实践的主流,覆盖了各学段各学科。比如: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鹿谷小学在进行四年级语文《精卫填海》的教学时,因为这个神话故事就发生在长子县,于是他们将这节课设计成一个大项目。该项目的实施首先是语文神话故事的学习、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将项目拆分成若干个任务:“图腾组”在县城各个角落寻找与精卫鸟有关的图腾;“古诗词组”在网络和书籍中搜索与“精卫填海”有关的诗词;“话剧组”以歌舞的形式表演“精卫填海”的故事;“非遗宣传组”用长子古书唱“精卫填海”;“导游组”负责各个景点的介绍;“海报组”制作了景点的折叠式宣传海报。该项目历时20天,学生按照项目的任务要求开展活动,走进发鸠山和县城各个角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唱长子鼓书,还设计了相关的文创产品。这个项目以语文的一篇课文为依托,拓展丰实了语文学习,还整合了科学、艺术、技术、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更超越课本整合了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学科+”型跨学科教学比较适合目前教师擅长分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而且该类型的跨学科教学可以根据教师的驾驭能力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确定所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可控性比较大,比较容易推广且能够常态化应用。
2.“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
“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首要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自然地就会实现跨学科教学。
比如:太原市小店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制订旅游计划”就是一个数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涉及“数与运算”主题中大量的计算、估算问题,“数量关系”主题中的行程问题,“图形与几何”中的确定方向问题,涉及的其他学科有科学、历史、语文、艺术、道德与法治,更有超越小学知识范围、超越学科的生活经验。特别是学生在查阅资料、制订计划、处理大量图表数据时,遇到的挑战是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经历的,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达成的效果也超乎想象。
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的城市建成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有的学校借助周围的资源开展与社区特色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如:晋中市太谷中学结合当地文化开展英语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非遗文化研究”,研究太谷饼、形意拳、中药等,并撰写成文发表;太原市迎泽区校尉营小学结合太原市柳巷街道的特色开展主题活动,学习制作当地特色食品。这些都为当前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在相应的学科知识教学完成之后进行,教师开展“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时顾虑相对较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因此,“综合实践”型跨学科教学可以作为学校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抓手。
3.“劳动教育”型跨学科教学
“劳动教育”型跨学科教学是在劳动课程中开展的。劳动可以是很粗放的,类似家庭中的劳动,但是学校开设的劳动课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评价标准。劳动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在实践过程中会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因此学校可以挖掘其中的跨学科元素,在劳动过程中开展跨学科教学。
比如:山西省实验中学在太原市阳曲县租借了劳动教育基地,每年带领师生前往基地开展真正的农务劳动,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地实现跨学科教学,并且涵盖了高中几乎所有学科。教师带领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如利用数学、物理知识进行土地规划,利用化学知识确定施肥种类,利用地理、生物知识确定种植类型,借助语文、英语知识进行表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依据思想政治知识分析政策落实,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发现并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土壤保护、垃圾分类、绿色环保等。生物学科教师在此背景下带领学生开展了“自制农家肥”项目学习。学生带着思考去劳动,带着研究成果去改进劳动,在劳动中实现跨学科学习。
县城或村镇学校多数具有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可以与周边的社区或者相关单位协商解决场地问题开展劳动教育。比如:鹿谷小学在建校之初就与园林局协商,将校园外围一圈土地划归学校作为劳动基地,还租用了与校园毗邻的农田建成学校的“湛露园”,给学生开辟了进行农务劳动的场地。学校利用这些劳动场地带领师生开展项目学习,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常态化,并且在教育评估中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二、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方式
不同样态的跨学科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实施方式。综观山西省的跨学科教学实践,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种实施方式。
1.系列课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用于“学科+”型跨学科教学中,由各科教师鱼贯相接地依次实施教学。以“语文+”型跨学科教学《绘本设计师大赛》为例,其教学实施方式如下:首先,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本“雪孩子”,并将其改写为绘本文本;其次,美术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其中小白兔、雪孩子、火的形象;最后,学生完成绘本。此种教学实施方式在跨学科教学初期使用的比较多。基于这种实施方式,教师可以积累经验,积蓄教学资源。
2.融合课方式
这种方式在“学科+”型跨学科教学中应用普遍,也会在“综合实践”型和“劳动教育”型两种跨学科教学中使用。如果在跨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本身就是综合性的,需要同时解决多学科的问题,那么就需要不同学科教师同时执教一节课。如前所述,《精卫填海》教学中就是由语文、音乐教师同时上课。这样的上课方式在跨学科教学的初始阶段可以探索性地开展实践,如果是常态化实施则可行性不够。从系列课方式到融合课方式,跨学科教学的整合程度加深,需要不同学科教师之间更深层次的合作。
3.项目学习教学方式
项目学习因为其探究性、开放性等特点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激发了学生潜能,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是一种极佳的跨学科教学实施方式。如今,全国各地开展的项目学习各具特色,山西“135项目学习范式”更强调立足课程标准、基于课堂常态化实施。
4.主题学习方式
主题学习与项目学习本质相同,但要求略低。我们可以将主题学习看作项目学习的“初级版”,这与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不同阶段的进阶原理类似。
实践层面教师对主题学习更熟悉,因为它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就已经提出,项目学习是近些年才提出的。比如: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设计了逐级递进的要求,第一、第二学段开展主题学习,后续开展项目学习。因此在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学校可以在低学段开展主题学习,随着学生学段的提高逐步由主题学习过渡到项目学习。
三、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
本文是基于项目学习讨论跨学科教学,因为关于项目学习的教学策略已有很多论述,因此这里仅就以下两点加以强调。
1.从做真实的事走向真实地做事
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时,老师们已经能做到结合身边的资源设计真实的事情,但实施过程中在真实地做事方面则表现出差异。通过比较发现,越是让学生回归生活真实地做事,学生的思考越深,收获越大。
如:在设计“教学楼走廊可以摆放的垫子个数”过程中,因为三年级的学生没有学过带余除法,所以教师被束缚,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用计算器算除法,小数点后面部分去掉。于是就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室外墙壁长度为400厘米,坐垫宽度为37厘米,400÷37=10.810,学生去掉小数点后面部分,得出放置垫子的个数为10个。显然考虑实际情况,一定会有几个同学比较瘦,那么放置11个垫子也是非常好的,因为可以给学生多提供一个位置。可见,如果教师在这里能够引导学生做估算,结合实际需要做决策,那么就更有助于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数感、模型意识。
所以开展跨学科教学,教师要努力让师生都回到真实的事情中,不要被教学的、学科的逻辑所局限,而是按照做事的逻辑推进教学。这就要求师生从做题中跳出来,转变观念,真正做事。
2.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共生点上做跨学科教学选题
在开展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选题是关键,体现出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多学科知识挖掘的本领。教师要多角度分析问题,找到不同学科共同的生长点,将它作为跨学科主题的组织中心。例如: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主题活动“曹冲称象的故事”,依托“称量”在不同学科都可以找到生长点,如学习数学中的称量、单位、转化、计算,物理中的浮力等,还可以通过变式提问“如果没有石头怎么办”引发出更多的解决办法,继而引导学生撰写《新编曹冲称象》剧本,最终演绎成涵盖数学、物理、艺术的跨学科教学。
做好跨学科教学的选题,教师首先要有跨学科的意识,要通过认真观察、细致关注,发现更多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素材;其次要做好实施跨学科教学的心理准备,要认识到跨学科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迭代。
四、跨学科教学的配套机制与措施
目前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分科教学,各种管理机制也是与之匹配的。为更好地开展跨学科教学,学校和地方需要探索配套机制,以有力的措施促进有效的跨学科教学实践。
1.开展跨学科教研
有效实施跨学科教学需要多学科教师联合开展教研。在具体实践中,跨学科教研的开展可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初定选题。可以安排某一个或几个学科的教师,选定一个可以开展跨学科教学的内容,如初中数学中的对称,挖掘与之相关的跨学科因素,选择一个较好的载体,如制作面具,初步设计跨学科教学的构想。其次,商定主题。挑选相关学科教师开展集体教研,将跨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并还原为一个具体的事情,如“数学面具庆新年”,围绕做事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再次,实践改进。在完成设计之后,教师进行试教、研讨,改进设计,完善选题。最后,迭代推进。经过上述三个环节即可初步定稿,但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在后续实践中还需迭代推进。
2.实施工作坊授课
由于目前教师缺乏开展跨学科教学的经验,学校可以借鉴教师培训中广泛采用的工作坊形式开展跨学科教学,即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事,在做事过程中师生可以平等充分地沟通交流、共同思考、调查分析、提出方案、做出规划,一起完成任务。为此学校可以建立由多个学科教师组成的跨学科教学团队,专研跨学科教学选题,并由他们组织学生建立社团,开展工作坊式的教学,在实践中摸索跨(下转第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