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构建高质量育人体系
邓 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如何理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呢?基础教育学校又该如何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呢?
一、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就是育人导航,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一)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学校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学习,满足孩子全面均衡发展需要。
(二)规范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要充分依托地方资源和文化,以国家课程纲要为统领,科学规范的开设校本课程,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需要。
(三)开设特色精品课程。学校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个别化辅导方案,开设特色精品课程,满足孩子个别化发展需要。
总之,学校课程开设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既要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又要满足部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让孩子每天畅游在自己所向往的课堂中,享受着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高品味的文化体系
学校作为培育人的重要场所,要凸显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
(一)建立文化精神区。学校应从校园环境、制度建设、价值追求、办学理念、精神愿景、典范引领等层面去打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体系,让校园处处充满爱与教育的气息,让师生在校园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宁静,让孩子在学校文化的浸润中安心自然地生长。
(二)树立文化自信心。学生不仅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自信,还要树立对学校文化的自信心,充分理解学校文化,与学校荣辱与共,心心相印,真正做到以校为荣,爱校如家。
(三)涵养文化认同感。学校要打造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素养相匹配的核心文化,并通过系列活动来解读和践行,让全校师生认同学校文化,从而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
通过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圈,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场,为孩子们提供愉悦健康、团结奋进、理解信任的心理成长环境,自然消除青少年焦虑、浮躁的心理状态。
三、构建高效率的师培体系
新时代教师要心无旁骛地践行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要肩负起教师能力素养提升培训之重任,努力构建高效率的培训体系。
(一)更新师培观念。要构建高质量的育人体系,教师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师培训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提升”等基础方面的内容。我认为,高效率的培训应着力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应始终把“人”作为培训的核心和宗旨,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相互成就,学会理解与尊重,合作与竞争。引导教师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着眼于孩子未来发展,注重启发教师自我发展与提升,不断自我突破、自我超越,实现自我价值。
(二)优化培训手段。高效率的教师培训应打破传统培训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让广大教师接受并掌握大量的前沿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学习理解透彻并熟练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培养教师利用客观公正的多元评价标准去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得建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健全培训考核机制,让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步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路径,主动参与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让自我提升成为自觉行为。
学校从观念到方法上对教师进行系列的培训,从机制上对教师培训进行约束,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锻造一支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四、形成高标准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学校应注重多元化评价,形成高标准评价体系。
(一)增大评价维度。常规的评价往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常常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或者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跳出知识本位,站在素养高度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尤其要注重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
(二)创新评价方式。学校要培养更多与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就是变传统的“学科考试”为“素质测试”。将学科常识、运动素质、社会实践、知识竞赛、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以丰富的形式开展综合素质测评。让学生不再是埋头挣分数,而是全方位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三)拓宽评价渠道。变“学校霸评”为“多方联评”。高标准的评价体系应打破教师仅仅以分数评价学生成绩,学校仅仅以考试分数评价教师业绩的传统评价观念。不断拓宽评价渠道,让家长、社会、同伴、老师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评价一个孩子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五、构建高效能的协同体系
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教育是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应强化家校联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构建高效能的家校协同体系。
(一)开展家长育人水平提升培训。虽然新时代家长大部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有的甚至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加之个别家庭背景特殊,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严重扭曲。因此,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培训,邀请家庭管理大师、育儿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分期分批对全体家长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活动,不断更新家长的育人理念,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二)让家长参与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应有开放办学的决心和底气,让部分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既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又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激发家长管理热情。有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开展家校亲子联谊活动。学校应注重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培养。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联谊活动,让家长、孩子、教师三者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比如: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让从事不同工作的家长讲授自己的职业幸福和专业知识;开展“重回学生时代”活动,让家长陪伴孩子体验一日三餐、学习运动、课间活动等;开展“亲子运动”,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参加锻炼,运动打卡;开展“家庭科创制作比赛”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智慧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不能把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因此,学校应该从课程开发、文化打造、队伍建设、评价标准、家校共育等方面出发,努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育人体系,真正做到高质量育人,育高质量的人。
(作者系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
一、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
课程理念就是育人导航,学校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一)认真落实国家课程。学校要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在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学习,满足孩子全面均衡发展需要。
(二)规范开发校本课程。学校要充分依托地方资源和文化,以国家课程纲要为统领,科学规范的开设校本课程,充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需要。
(三)开设特色精品课程。学校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个别化辅导方案,开设特色精品课程,满足孩子个别化发展需要。
总之,学校课程开设应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既要满足所有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又要满足部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只有构建高质量的课程体系,让孩子每天畅游在自己所向往的课堂中,享受着学习和生活的乐趣,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高品味的文化体系
学校作为培育人的重要场所,要凸显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
(一)建立文化精神区。学校应从校园环境、制度建设、价值追求、办学理念、精神愿景、典范引领等层面去打造高品味的校园文化体系,让校园处处充满爱与教育的气息,让师生在校园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宁静,让孩子在学校文化的浸润中安心自然地生长。
(二)树立文化自信心。学生不仅要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自信,还要树立对学校文化的自信心,充分理解学校文化,与学校荣辱与共,心心相印,真正做到以校为荣,爱校如家。
(三)涵养文化认同感。学校要打造与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素养相匹配的核心文化,并通过系列活动来解读和践行,让全校师生认同学校文化,从而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
通过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圈,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场,为孩子们提供愉悦健康、团结奋进、理解信任的心理成长环境,自然消除青少年焦虑、浮躁的心理状态。
三、构建高效率的师培体系
新时代教师要心无旁骛地践行素质教育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要肩负起教师能力素养提升培训之重任,努力构建高效率的培训体系。
(一)更新师培观念。要构建高质量的育人体系,教师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方式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师培训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提升”等基础方面的内容。我认为,高效率的培训应着力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应始终把“人”作为培训的核心和宗旨,强化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相互成就,学会理解与尊重,合作与竞争。引导教师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着眼于孩子未来发展,注重启发教师自我发展与提升,不断自我突破、自我超越,实现自我价值。
(二)优化培训手段。高效率的教师培训应打破传统培训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让广大教师接受并掌握大量的前沿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将新课程理念和新课程标准学习理解透彻并熟练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培养教师利用客观公正的多元评价标准去指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得建立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健全培训考核机制,让教师在制度的约束下逐步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路径,主动参与能力培训和继续教育,让自我提升成为自觉行为。
学校从观念到方法上对教师进行系列的培训,从机制上对教师培训进行约束,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水平,锻造一支能真正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关注孩子终身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团队,助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四、形成高标准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学校应注重多元化评价,形成高标准评价体系。
(一)增大评价维度。常规的评价往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常常以考试分数来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或者评价一名教师的教学效果是否良好。这样的评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跳出知识本位,站在素养高度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尤其要注重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等核心素养的考核评价。
(二)创新评价方式。学校要培养更多与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就是变传统的“学科考试”为“素质测试”。将学科常识、运动素质、社会实践、知识竞赛、传统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以丰富的形式开展综合素质测评。让学生不再是埋头挣分数,而是全方位去发展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三)拓宽评价渠道。变“学校霸评”为“多方联评”。高标准的评价体系应打破教师仅仅以分数评价学生成绩,学校仅仅以考试分数评价教师业绩的传统评价观念。不断拓宽评价渠道,让家长、社会、同伴、老师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全方位、多角度地去评价一个孩子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五、构建高效能的协同体系
教育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教育是高质量育人体系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应强化家校联动,形成家校共育合力,构建高效能的家校协同体系。
(一)开展家长育人水平提升培训。虽然新时代家长大部分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有的甚至不懂得教育规律和孩子的成长规律,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加之个别家庭背景特殊,导致部分青少年心理严重扭曲。因此,学校要定期开展家长培训,邀请家庭管理大师、育儿专家、心理咨询师等分期分批对全体家长开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活动,不断更新家长的育人理念,提升家长的育人水平。
(二)让家长参与学校常规管理。学校应有开放办学的决心和底气,让部分家长代表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既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了解孩子,又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激发家长管理热情。有效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开展家校亲子联谊活动。学校应注重家校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培养。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联谊活动,让家长、孩子、教师三者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比如:开展“家长大讲堂”活动,让从事不同工作的家长讲授自己的职业幸福和专业知识;开展“重回学生时代”活动,让家长陪伴孩子体验一日三餐、学习运动、课间活动等;开展“亲子运动”,让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参加锻炼,运动打卡;开展“家庭科创制作比赛”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智慧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有言:“不能把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的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因此,学校应该从课程开发、文化打造、队伍建设、评价标准、家校共育等方面出发,努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育人体系,真正做到高质量育人,育高质量的人。
(作者系重庆市涪陵外国语学校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