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作教育战线的一棵树
张建勇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卡尔·雅斯贝尔斯这段时间有老师们反映,部分家长的素质堪忧,在校门口接孩子的功夫,有大声喧哗的,有胡乱吐痰的,有脏话连篇的,有吞云吐雾的……我陷入了思考,出现这样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仔细想来不正说明我们当下教育工作的步履艰难,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以我们学校周边环境为例,除去宏观上的历史原因,我更相信,在自己所教育的学生当中,绝大部分同学成人后会留在当地,成为当地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换一个角度讲,学生中学习成绩中等和稍差一些的孩子,未来大概率会留在当地生活和工作。
在教育过程中,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重要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他们成长起来后,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父辈和祖辈呢?答案也是肯定的。那他们成人后,会不会也去影响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孙辈呢?答案也是肯定的。连上他们自己,上下五代人,最少也有一百年了吧。教育界一直有这样一种信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我看来,这五代人的相互影响,不正真真切切印证着“百年树人”这句话的真谛吗?我不由会心地笑了。
我又在想,一生立志做好一件事情(教育)的自己,从一名青春焕发的教师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担当的校长,在不同的阶段显然是有不同目标和视野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更多的是知识、能力、责任的相辅相成,这就是所谓的格局吧,做一名有格局的教育人,当是自己这一生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那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从终身教育上讲,应该更多传授给孩子们什么呢?
一是理想世界观。习近平总书记讲道:“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从小给他们种下这颗种子。对于最优秀的同学来说,他们的能力越来,未来他们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就会越强,这样才能更好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祖国;对于普通的同学来说,理想观的确立,更有利于他们未来在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当中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
二是行为习惯观。习近平总书记讲道:“孩子教育,跟植树一样,一开始就要竖正,否则就会长歪。”对于身处在小学阶段的同学们来说,一下子就让他们变成一个交口称赞的博学睿智的成功人士,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也太难了,只有把这样一个贯穿于一生当中的远大目标精细化,让他们从小事着手,从细处着眼,才能慢慢走上这条康庄大道上来。所以就要给孩子们讲道理,立规矩,守纪律,学本领。比如,我们学校一直坚持的学生进校门要和老师问好,进明德楼大厅要向孔子像行礼。这样的行为习惯同学们要坚持,老师更要做好引导,让言传身教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让这样一种礼仪文化蔚然成风!
三是终身学习观。通过各种手段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讲道:“我们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在这一点上,我个人以为师者更应该做好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小学阶段应该以行动本身为努力方向,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观,而不是苛责每一个孩子必须以做则必成这样的胜负观念为固有的目标和导向,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独立的发展和成长。
我们知道,“教学是师生创造共享环境的过程,这种环境包括若干套的价值和信念,这些价值和信念又反过来使师生的现实观带上某种色彩。”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当我们在校园中徜徉,目之所向,都是忠诚担当、求实奉献、厚德明理、勤学进取的师生剪影。基于这样一种师生关系的基础上,从近期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得到更好的提升,课堂会变得更加活跃,同学们会变得更加主动,最终形成高效的课堂效率;从长远看,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和环境下培养出来的莘莘学子,不论是留在当地还是奔向世界四面八方,我们都理由相信:百年树人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展望,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作者单位:太原市晋源区第十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