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08

在家校社互动中创新假期模式

陈 明

  新学期开学伊始,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的校园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孩子们没有“开学综合征”,反而满怀期待和兴奋,因为每学期初的假期成果展评会将如期在每个班级举行。各年级学生自己设计场馆主题和体验项目,展示各自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参加活动的丰富成果……
  龙虎塘实验小学是最早参与“你好,暑假!”项目的学校。为了总结暑假实践经验并探讨学期初的生活重建,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委会和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共同发起的2023年“你好,暑假!”项目在龙虎塘实验小学举行了全国现场会。今年暑假,有来自全国12个省份的50多家中小学、社区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参与了该项目。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也是项目发起人李家成介绍,该项目最早发源于2015年暑假,后来又拓展到寒假,目的是探索和重建理想的中小学生假期生活模式。经过近9年的持续研究与实践,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在互动中协同,调动各方力量的参与
  假期如何充分调动家校社各方资源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探究世界?如何利用相对充裕的假期时间,让全家、全民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实现共同成长?该项目努力想通过创新学生的假期生活模式来寻求答案。
  “互动”是项目的一个重要特色。李家成介绍,当时发起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力图建设一个学生、家长、教师、社会人士、政府官员等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所以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调动各方力量,比如假期活动的主题和方案都是在家校社各方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一般放假前一个月左右,学生、老师、家长就开始共同讨论假期活动方案。“学生如果有关于活动主题的提议,我们会建议他们先召开家庭会议,和家长一起讨论可行性。然后将家庭的讨论结果带回学校,再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最后集思广益形成具体活动主题。”
  社区往往是家校社协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项目非常注重与社区的互动。龙虎塘实验小学校长顾惠芬说,学校会鼓励学生和家长在放假前去社区居委会等单位调研,学校则一般会在放假前向所在社区发出一封征询信,了解社区可提供的假期活动资源及需求。比如龙虎塘实验小学开展的“隔代共学互学”项目就是在与社区的协商中确定的主题,最后学校与社区的老年学校成为了合作伙伴。“秋白书苑”是龙虎塘街道的社区图书馆,在假期中也为学校发起的全民阅读活动提供了场地和图书资源。
  在自主中创新,坚持儿童立场和视角
  李家成介绍,“你好,暑假!”是一个系统设计、全程推进的项目,分为放假前、假期中、开学后三个阶段持续性开展活动。而无论在哪个环节,项目都特别注重充分尊重孩子的生命成长需求,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比如放假前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创意,并且参与活动方案的讨论和决策。假期中提倡“我是假期生活的主人”,避免家长过多主导。每个主题活动都有一个学生小团长,负责策划和安排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还有招募团员、制作海报、与各方联络等一系列工作,都鼓励学生靠自己力量完成。活动结束后,还要求有作品、图片等可见成果,并通过设计和布置在开学初的展评中进行呈现和分享。
  “你好,暑假!”项目还有一个值得借鉴之处是努力站在儿童视角来设计活动,比如在此次全国现场会上分享经验的深圳市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开展的沉浸式气候变化教育、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开展的探秘蘑菇森林活动等,都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出发来策划活动,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广东省佛山市的东华里小学通过开展“童眼看佛山”活动,推进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
  在关系中成长,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
  正如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傅国亮在项目现场会上所说,教育应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如何通过构建丰富、有趣、有意义的假期生活来体现育人价值?项目组认为,寒暑假生活既是一个浓缩的终身教育微系统,也可以成为孩子发现、体验和创造美好生活,促进其精神品质提升与人格完善的黄金时段。
  项目的不少主题活动都注重促进学生社会性和人际关系的发展,比如针对现在不少孩子课外生活单调、同伴交往少的情况,龙虎塘实验小学开展的“玩伴团”活动。顾惠芬介绍,“玩伴团”可以是几个家庭或是三个以上的学生围绕一个活动主题组合成的群体,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在“属于自己的组织”里玩学一体、适性发展。目前学校开发了安全健康、绿色生态、书香文化、文明实践、科创智慧五大主题的活动框架,每个年龄段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团队加入,大大满足了孩子对伙伴交往和友善生态的渴望,也帮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融入和关心身边的世界。
  作为项目发起人,李家成说,希望“你好,暑假!”能成为一个常做常新的项目,也希望通过可持续性发展与实践,让更多的学生、家庭、学校从中受益。
(作者系《中国教育报》记者)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