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14

“1-1=9”是真的

申子宁

  上学期的一个课间,小轩满脸兴奋地跑过来说要考考我。
  小轩平时就爱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经常能把我给问住。这次,我想看看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便说:“小轩,考我什么?”“老师1-1=9您觉得这事神不神奇?”我愣了一下,不知怎样回答他,正在诧异的时候,闻声而来的孩子已经把讲台包围了,都想一看究竟。
  只见小轩拿起一根粉笔,不紧不慢地在黑板上写了三个算式“1-1=9,1-1=99,1-1=999”。围观的孩子纷纷议论起来,“这是什么算式”“是呀,怎么这么奇怪”?有的学生直接说:“小轩,你写错了吧,1-1=0呀!”小轩笑了笑说:“你们别着急,这些奇怪的算式当然不能成立,但是只要在每个数字后面添上合适的单位,等式就成立了,申老师您会吗?”
  说真的我开始还很懵,听小轩说添单位才恍然大悟,还别说小轩出的这道题确实有意思!看着围观的孩子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我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让他们去找一找呢?于是便对孩子们说:“这个题真有意思!我现在也没有太好的思路,你们谁有想法了?”孩子们满脸问号,有的皱着眉摇摇头,有的左右交流,还有的在不知所措地挠脑袋。我见状便说:“没关系,这道题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做法,给大家半天的时间思考,咱们下午一起讨论讨论。”说着,我便让小轩把题目重新写在小黑板上,既不打扰其他老师上课,又方便孩子思考。
  课下,我见孩子们三五成群围着小黑板,有的皱起眉头一筹莫展;有的说着说着双手就比画了起来;还有的已经激烈地争辩上了。“我觉得可以从咱们学过的单位入手”“你想想只有10-1=9呀”“咱们得找有10倍关系的单位”。
  中午刚下自习,就有孩子把我围住,“老师,这个题我会了”“老师,我真的有很多种不同的解法”“咱们什么时候讲这个题”,我说:“不急,你们可以先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有多少种方法,咱们最后一节课再讲。”
  孩子们期盼着的最后一节课终于到了,我一进班就看见他们迫不及待地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答案。于是,我便把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分别找学生上黑板先写出自己的答案,并给大家讲解,最后三个算式孩子们一共写出了15种不同的解法,比我想得都全面。其中孩子们运用到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质量单位和人民币单位。比如“1米-1分米=9分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99平方分米”“1元-1分=99分”“1千克-1克=999克”等。最让我意想不到的,他们还用到了低年级学习时的小棒模型和生活中的计量单位,写出了“1捆-1根=9根”“1个百-1个一=99个一”“1斤-1两=9两”等有意思的答案。最后,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把这些答案进行整理、对比和思考,你一言我一语总结了解这道题的窍门,发现了这些算式背后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可以说整节课孩子们的思维完全被打开了。
  当然,小轩出的这道题也激起了很多孩子的热情,他们还玩出了很多新花样,创编出很多类似这样有意思的题目,如“3+4=1”“6+6=1”“100-10=0”,相互说说这些算式该填写什么单位。
  虽然这节课上完了,但我也意识到数学课堂不仅要有“1+1=2”,还要有“1-1=9”。正是这另一种可能,让更多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顺义学校)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