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场域的“标签”不可乱贴
陈武林
据媒体报道,开学仅月余,有关中小学等乱收费的问题就频繁登上热搜。午睡收费、进校刷脸收费、订学生奶收费……种种不合理项目引起家长与网友们较为强烈的情绪。在这一背景下,“人质经济”一词开始在网络中悄然出现,值得警惕。
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人质经济”概念,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要明白教育乱收费和“人质经济”是两码事。在教育关系中,不存在所谓“人质”和“绑匪”的“人质经济”关系。教育场域不仅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传递系统,更是一个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信息传递系统,有着特定的育人属性和价值取向。“人质经济”由于所隐含的被限制或被剥夺人身自由现象而使相应对象成为“抵押品”,显然不符合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关系特点,不应该混在一起相提并论。
对于教育乱收费现象,固然要严肃批评与依法惩处,但就此问题进行主观臆测并对教育乱贴标签,极易造成污名化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乱收费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和信息化监管,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然而,仍有少部分学校对教育收费政策缺乏认识或理解不透彻,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有关部门督查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巧立名目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学习软件,这不仅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还影响了教育公平。因此,重要的是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督导检查,而不是以偏概全,不能扩大教育乱收费的不良影响,更不能随意贴上“人质经济”的标签。
通常情况下,正面标签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力量;而负面标签一般具有曲解讽刺的负面内涵,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心理负担和刻板印象,而且有些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较难消除。例如,教育场域中某些个体的师风问题,被随意扩展到整个教师群体,就是错误的贴负面标签行为。同时,贴标签的过程不受时空限制,当今发达的媒介技术又可使其得到广泛、高效的传播,这无疑又可能加深被贴标签者的受害程度,最终破坏良好的教育生态。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应鲜明地反对随意贴负面标签的行为,同时厘清职责边界,明确家长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形象与育人氛围。教育实践的根本特征在于为个体的自我建构和成长提供适宜的文化环境,这个文化环境即是教育实践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区别所在。
因此,标签不可乱贴,而要善用精准贴切的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唯有这样,才能产生贴标签者所期望出现的正面效应。在教育场域中,家庭和社会需要理性审视那些琳琅满目的教育服务产品和博人眼球的标签现象。尤其是家长,更应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进行理性的教育投入,比如针对一些收费项目要对其育人属性、收费依据、权益保障等方面做重点考察,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损失。只有打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协同育人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享受更加人性化、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作者系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人质经济”概念,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要明白教育乱收费和“人质经济”是两码事。在教育关系中,不存在所谓“人质”和“绑匪”的“人质经济”关系。教育场域不仅是一个知识和信息的传递系统,更是一个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特殊信息传递系统,有着特定的育人属性和价值取向。“人质经济”由于所隐含的被限制或被剥夺人身自由现象而使相应对象成为“抵押品”,显然不符合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关系特点,不应该混在一起相提并论。
对于教育乱收费现象,固然要严肃批评与依法惩处,但就此问题进行主观臆测并对教育乱贴标签,极易造成污名化的负面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乱收费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保持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高压态势,切实加强综合治理和信息化监管,营造出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然而,仍有少部分学校对教育收费政策缺乏认识或理解不透彻,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有关部门督查发现,部分学校打着“自愿”的幌子巧立名目要求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学习软件,这不仅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还影响了教育公平。因此,重要的是加强政策宣传,强化督导检查,而不是以偏概全,不能扩大教育乱收费的不良影响,更不能随意贴上“人质经济”的标签。
通常情况下,正面标签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效应,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力量;而负面标签一般具有曲解讽刺的负面内涵,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心理负担和刻板印象,而且有些负面影响在短时间内较难消除。例如,教育场域中某些个体的师风问题,被随意扩展到整个教师群体,就是错误的贴负面标签行为。同时,贴标签的过程不受时空限制,当今发达的媒介技术又可使其得到广泛、高效的传播,这无疑又可能加深被贴标签者的受害程度,最终破坏良好的教育生态。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应鲜明地反对随意贴负面标签的行为,同时厘清职责边界,明确家长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形象与育人氛围。教育实践的根本特征在于为个体的自我建构和成长提供适宜的文化环境,这个文化环境即是教育实践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区别所在。
因此,标签不可乱贴,而要善用精准贴切的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唯有这样,才能产生贴标签者所期望出现的正面效应。在教育场域中,家庭和社会需要理性审视那些琳琅满目的教育服务产品和博人眼球的标签现象。尤其是家长,更应根据家庭经济条件进行理性的教育投入,比如针对一些收费项目要对其育人属性、收费依据、权益保障等方面做重点考察,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损失。只有打造良好的育人大环境,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协同育人作用,才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享受更加人性化、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作者系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