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张爱民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解除疲劳、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和调整状态的重要渠道。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现在有些学校的课间十分钟已被强行按下“静音键”,学生被迫开启了“圈养模式”。因此,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把课间的自由与快乐还给孩子们,已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学校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评价体系,准确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明确全面发展的育人真谛。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的本质被简单地定义为传递“知识和技能”,许多学校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评价教师的标准也直接与学生成绩挂钩,从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忽略了育人的根本目的。其次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校园意外伤害的防控机制,加强课间安全管理,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筑牢安全底线。学生安全大于天,在当下,相关法律、机制的不健全,个别家长的非理性“折腾”,社会舆论的压力等,导致有些学校基于场地的限制,出于安全的考虑,不鼓励学生在课间过多活动。但是无论什么理由都不是管理一刀切的借口,课间十分钟的安全问题不足以成为学生“课间圈养”的理由。再次学校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灵活多样地设计、组织一些适合课间开展的趣味性活动、益智类游戏,还可以开发一些室内设施,让学生“微活动”,既锻炼身体,又放松精神,也不至于运动激烈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教师要坚定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认识到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明确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的课间十分钟是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活动,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结合学情精选习题,分层布置作业,切忌拖堂或“加餐”占用学生课间时间,切忌不加研究给学生布置过多作业,以免学生因课业负担被迫放弃课间休息。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课间十分钟走出教室,即使不参与相关的体育运动,哪怕是身心放松地走一走、聊一聊,也是有益于学生健康的。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家长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家长不要把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焦虑传导给孩子,不要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压力传输给孩子。家长也要理解和支持学校的工作,除学校主观过失外,对孩子在校意外伤害要有相应的容忍度和容错率。家长还要认识到即使学校安全工作做得多么到位,孩子的磕磕绊绊也在所难免。一旦有事故发生,家长要客观面对,理性处理。这样家校协同发力,才能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快乐、健康、安全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强盛。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灵丘县第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