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苑
09

教育,向美而生

——读《教育之眼》有感 张 丽

  最近读了李志欣老师的《教育之眼》,全书从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建设、阅读教育、思考反思、提升自己多个角度,以五个分辑展开阐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新思考。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李老师首先提出“摘下耳麦,走下讲台”的建议,让教师用全身心去倾听。倾听学生的想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能让学生说的,绝不老师先说,要多激发学生的思考,以自己的“沉默”,调动课堂的灵活氛围。同时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状态,是否专注,是否理解,及时地进行调整反馈。强调了课堂教育应做到全面发展。
  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李老师从教师自身是“丰富而独特的课程资源”,谈到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宗旨在于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让校园充满生命力,关注学生天性、人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从阅读教育的角度,李老师从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入手,认为家长要留心孩子的兴趣,把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共同地解决问题。并且要学会阅读,拓宽自己的人生意义,开阔自己的视野。
  从思考反思的角度,教师一定要摸清教学与学生的本质规律和特点,大胆进行各种改革与创新。同时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人格,真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最后,从提升自己的角度,内在的重建,正是我们修正自己的主观与偏见的过程。
  我们总说言传身教,李老师用自身上学时的各种例子诠释了无言之教的魅力。无论是作为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应与孩子一样,好好学习,以身作则,寻求再次成长。人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内心是人思想、信念、意志和情感的总和,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己的内在不重建,不可能去影响和改变他人以及周边的世界。只要有自由的心灵,过一种时刻思考学习的流动生活,就会由无生有。
  生命,来也平淡,去也自然。生命里,本来就没有什么特别的大事。哄孩子,教自己,每一天。这样,很好。每一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念和主张,但是如果不以学生为本,就成了一种偏见,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明白自己的肤浅。只有修正自己固执的主观与偏见,时刻想着把学生放在中央,这样才会产生美好的教育。
  《教育之眼》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作为教育工作者,个性化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应该向着创新和变革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时刻充盈自己的内心,时刻走在丰富自己的路上,同时做到反躬自省,为成为更优秀的教师而不断前进。
  (作者单位:陵川二中)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