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07

课间10分钟什么时候能撒欢儿

武 佳 张钰薇

  近期,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引发广泛关注。由于课业压力大、对学生安全考虑等原因,部分中小学生除喝水和上厕所外,不能走出教室活动,甚至不能随意离开座位。在太原,孩子们课间10分钟都在干啥?学校、老师是如何看待“课间”的?课间10分钟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11月7日、8日,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10分钟“缩水”,孩子们感觉时间不够用
  “你们在课间10分钟一般都干点儿啥?有没有时间去操场去活动活动?”
  “没时间去操场,顶多去趟厕所。”“老师要是拖堂,连上厕所的时间也没有。”“感觉时间不够用,刚准备和同学玩一下,就又要上课了”……
  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一所小学校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孩子,谈起课间10分钟,大家普遍反映“时间不够用”。有的孩子说,老师不允许课间去操场“疯跑”,在楼道追逐打闹会被“值勤生”扣分,大家普遍在教室内活动。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10月21日,有网民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以前课间休息的10分钟,孩子还可以出楼道去连廊活动,但不可以去操场,最近连楼道都不可以去,课间10分钟只可以去打水、上厕所。下午25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依然如故:集中起来做操。”据悉,这位网民曾不止一次留言反映太原市小店区某小学课余时间不让孩子自由活动的现象。
  10月27日,针对网友提出的“课间被约束”的现象,太原市政府办公室回复该网友称,经小店区政府核实,学校自查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再次强调课间活动时,让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自由组织丰富的体育运动。老师将在学生课间活动时,监督学生注意安全。
  “我特别希望下课能自由活动,也可以和同学们玩一玩。”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彤彤说,“要是所有的老师都不拖堂,我们可以玩10分钟就好了。”对于初中生而言,课间10分钟“缩水”,似乎更容易接受。正在读初二的帅旗称,自己学校课间被压缩的频率挺高,“一天四五次,但可以理解。”他说,“有时候确实是一道题没讲完,不得不拖堂,我们都觉得挺正常。不过,现在学习压力真的很大,要是有时间能去操场透透气,那就太好了。”
  课间被约束,老师称是无奈之举
  课间10分钟是中小学生调节学习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段。然而,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小学的教育任务越来越重,尽管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间尤为珍贵,但为保证教学进度,学校和老师们不得不“争分夺秒”。
  “一般拖堂是因为本堂课程内容讲授用时与预计存在差距,为了结课才这样做,不然进度越落越多。”太原市杏花岭区某校初二年级班主任刘老师说,“并不是所有科目都存在这种情况,一般来说,语文、数学相对多一些,频率为一天一两次,或一周三四次。我们也特别希望课间时间,学生们能够离开座位活动活动筋骨,同学之间交流交流,但课间10分钟很短,又做不了啥大型活动。”
  造成“课间被约束”的原因还有安全问题。据统计,某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9起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中,91%发生在课间或放学期间,86%发生在操场和教室。从判决结果看,学校被判承担30%以上责任的占比50%,原因是,“学校教育、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除和未能及时救助”。在这种背景下,有的学校干脆一刀切,把孩子“约束”在教室里最省事。
  采访中,很多教师表示,课间“约束”孩子是无奈之举。课间只有10分钟,学生在教学楼中跑上跑下容易产生拥挤踩踏风险。而且,学校的操场规模小、孩子多,常常也跑动不开。不少家长却认为,约束孩子课间活动,主要是学校和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减少麻烦。
  一位初二学生的家长表示,“非常理解学校的做法,但这种限制并不合理。初中学生在校时间本身就加长了,长时间久坐、精神高度集中,不敢有丝毫松懈。因此,课间10分钟更不应该被占用,起码孩子们能走出教室透透气,伸展一下身体,不要下课了还得急匆匆地跑步上厕所,弄得精神更加紧张。”
  “10分钟的课间时间很短了,最好要让孩子们自己来安排。只有在课间尽可能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才能更好地迎接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说,“大课间时,可以引导孩子们做一些有意义的小游戏,增进社交能力。”
  一些受访者也认为,课间被过分约束的做法违反教育部规定,也是学校管理粗放、懒政的表现。严格限制中小学生课间活动范围、活动强度,虽可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也有老师发出令人深思的疑问:谁为学校老师的职业风险兜底?
  把课间“还给孩子”,需更多双向奔赴
  “课间10分钟,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是身心休息的时刻,更是调节学习压力、维护视力和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时机。10分钟虽然短暂,但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的平台。当这个平台被剥夺时,孩子们的心灵会受到压抑,长期下去,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焦虑和无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协心理应急志愿服务队山西省支队副队长郭文慧认为,当孩子们一直在高强度学习状态,承受过多的压力时,他们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导致厌学情绪。
  在郭文慧眼中,压缩课间或者限制活动会剥夺孩子们与同伴互动的机会,长此以往不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技能和人际关系。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需要充分的锻炼和游戏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当这些机会被压缩时,孩子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内向,不愿意与人交往,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采访中,很多人表示,要想真正将“课间10分钟”还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在课间安全、快乐地放松身心,需要学校和家长更多的“双向奔赴”。
  一方面,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学校在为孩子成长成才提供安全可靠环境的同时,需要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让孩子铭记安全常识,注重自我保护。另一方面,家长和孩子也要理性看待运动或者玩闹带来的安全风险,家长的通情达理也能减少学校压力、打消学校担忧,进而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宽松、积极的环境。
  现实中,也有很多学校非常重视对“课间”的利用,鼓励孩子们去户外运动。太原市不少学校尝试推出“阳光大课间”,把老师、学生“赶出”教室,“拉上”操场。无论跳绳还是踢毽子,无论师生一起游戏,还是学生各自游玩,操场上这一幕幕热闹的情景,都让人欣喜。
  郭文慧说:“我们应该携手共进,致力于为他们营造一个更为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氛围,让孩子们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作者系《山西晚报》记者)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