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 题
11
太原市小店区: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李 鹏 史文魁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常态化开展“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主题教育,从课程创设入手,五育并举,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睿晶至今记忆犹新:在他儿时,每晚入睡前姑母都要给他讲成语故事,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习惯渐成自然,一日不听便不能入睡。二年级某天,他兴奋地告诉姑母,校长点名表扬了他,因为只有他准确地回答出“闻鸡起舞”的典故,姑母笑着说:“这是好习惯给你的奖励。”如今,40余年过去了,无论作为一名父亲,还是作为校长或教育局长,张睿晶始终将培养良好习惯当成“教育第一要紧的事”。这也促使小店区教育局以习惯为抓手,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坚持不懈开展“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主题教育。
培养尊重的习惯,成就有爱的人生
“除了知法、懂法、守法,遏制校园霸凌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尊重。”小店区第一中学的德育课堂上,区检察院检察员王娜正在向学生讲解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霸凌,她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讲解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尊重他人的权利也是尊重和保护自己”。
培养尊重的习惯是学校德育的常态化内容之一,也是小店区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五项内容之首。之所以将其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尊重是德育的起点”。张睿晶进一步解释:“养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习惯,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自爱与被爱,如何给予爱,如何获得爱。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新星幼儿园开设家长课堂,将尊重教育放在入学第一课,与家长共同探讨“尊重的内涵”“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等问题,帮助家长掌握培养儿童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方法,引导儿童养成尊重的习惯。课后,孩子陈政阳的母亲引用了“芝兰玉树”的典故,认为孩子尊重习惯养成的关键在于家长先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自己,“最好的家教,就是为父母者做好自己”。
小店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将“尊重”课程化,以“文明礼仪体验剧”为载体,把大道理转化成小故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怎样做才是尊重他人、遵守规则,才能养成尊重的好习惯。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二年级学生正利用周五课间操的时间,向全校师生表演体验剧“小猴去郊游”。他们使用自制的服装道具,以生动的情节、风趣的台词阐释了与人交往时尊重对方、认真倾听对方话语的道理,有趣的剧情、灵动的表演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据校长郄慧芳介绍,体验剧要求班班参与、人人参与,自2018年至今已上演150余场,学校将其中的优秀剧本集合成册,作为校本读物供学生阅读。
“像阳光一样热烈,像花儿一样温柔。”这是北格小学校的育人目标。作为一所农村学校,学生中留守儿童较多,孤独、焦虑、缺乏关爱让部分学生敏感易怒。校长原跃廷倡导教师、学生与家长之间相互尊重,重建一种带有乡土人情味的尊重关系。他认为家访是搭建家校沟通的最好桥梁,“时常走动走动,串串门、拉拉家常,许多矛盾就在亲切的一句土话中化解了”。原跃廷一直坚持亲自家访,数年来家校之间极少发生矛盾纠纷,尊重和友爱是这里的主旋律。他说:“尊重是德育的起点,爱的教育是德育的追寻,尊重习惯的养成则是达成目标的最佳路径之一。”
培养阅读的习惯,成就智慧的人生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小店区教育局把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质养成、一种境界要求,使阅读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拥有的良好习惯。
邢紫楠是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四年级学生,也是学校的“书香少年”。她在暑假期间共阅读了58本图书,并且制作了许多读书卡,她表示自己的阅读习惯得益于学校营造的良好阅读氛围。
学校常年开展“三个共读”活动,要求干部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学生与家长共读。每天下午2:20—2:50是全校雷打不动的午读时间,记者在这段时间看到:校领导带领教师在图书馆阅读,班主任带领学生在班级共读,全校上下都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
为了优化师生阅读体验,学校还投资建设了“知味书屋”,藏书10万余册。漫步其间,暖阳融融、书香氤氲,令人心沉气静。学生每周都要在这里上一节主题阅读课,由专任阅读教师授课,将读书活动课程化、习惯化。2023年,“知味书屋”入选太原市“十佳特色阅读空间”。
在农村地区,不少学校缺乏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优质阅读资源,也缺乏科学的阅读习惯培养方法。为了帮助农村学生拓展阅读视野、养成阅读习惯,小店区教育局发动社会力量,联合太原市作协、区文旅局、区图书馆等机构,不定期将当地的作家、读书爱好者、阅读志愿者等请进学校,还在刘家堡图书馆开展“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系列活动,建立农村漂流图书站点。系列活动的开展既解决了阅读资源缺乏的问题,又点燃了学生参与阅读的激情,帮助学生种下了阅读习惯的种子。“种下一粒种子,收获一颗果实;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人生。”一名正在图书馆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母亲这样说。
信息时代,阅读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小店区教育局搭建有声书香校园平台,开展“云端读书”系列行动,鼓励学生“开口读书”,通过朗诵的方式对阅读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10月间,平台访问量累计达25万次,参与人数近2万。依托数字技术推动阅读的校际融合,小店区建立了家校全员阅读长效机制,让读书变成一种常态化。
培养运动的习惯,成就健康的人生
“安全上垒!”“漂亮!”秋日金阳中,一群身着黑白球衣的少年在绿茵场上击掌相庆,汗水、欢笑彰显着健康和快乐。这是九一实验学校棒垒球队员训练时的一幕。
棒垒球被称为“绿茵场上的国际象棋”,比的是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相对力量,是体育与智育高度融合的运动。为了鼓励学生感受棒垒球的魅力,学校创编“九一棒垒球操”,将这项运动的力量、美感、韵律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天1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全校师生一同跃动,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
北营小学以足球运动为特色,以体启智、以体育德,将足球运动与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阳光心理和行为习惯。“孩子自从在学校上了足球课,风雨无阻,没有落下一次课,更在每一次挫折与成功中感受到竞技的乐趣、同伴的友谊、团结的力量。”六(四)班学生张昭杰的母亲为孩子感到骄傲。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小店区教育局明确要求各学校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采用“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1—2项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全区有全国篮球特色学校8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16所、山西省传统体育项目特色学校5所。
育英小学校将国防特色教育与体育课程融合,在体育课前进行军事国防常规训练,并将每年9月定为“国防训练月”,开展军事国防主题运动会和主题研学活动,既增强了学生的体魄,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意识,强化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审美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
小店区教育局倡导把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各学科,帮助学生养成亲近高雅艺术的习惯,通过“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融合课程模式,加强学校的美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习惯。
滨河东路小学创设“行走中的课堂”项目化学习课程,将美育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相融合,带给学生新奇的审美体验。音乐教师王雄雄“以诗谱歌、化诗为歌”,给教材中涉及的古诗韵文谱曲并在音乐课上教唱。语文课前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古诗新唱”,激发学生的艺术通感,培养学生高格调的审美情趣。美术课与语文教学融通,美术教师与语文教师联手开展“诗情画意”“成语配画”等主题教学,让语文教学内容有了“画面感”,也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
美育与智育的迁移贯通产生了“化学反应”。四年级学生胡少杰说:“背诵古诗时,脑海里会浮现出自己的画,耳边也会隐约响起熟悉的旋律,记得快、记得牢。我在记忆其他知识时,也会运用这样的方法,效果特别棒。”
下午课后服务时间,记者走进小店区实验小学的西游记社团,看到学生正在排演课本剧“真假美猴王”,鲜活灵动的扮相、声情并茂的表演、风趣幽默的台词让人禁不住鼓掌叫好。学校将美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本剧相融合,让学生通过扮演《西游记》人物,了解《西游记》的故事,以及其中扬善弃恶、辨伪存真的精神,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学生的审美旨趣。
同样在课后服务时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汾东学校“汾之声”音乐合唱团高唱入云。“合唱可以帮助学生疏解情绪、释放压力,在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找到集体归属感。”声乐教师郭哲旖说。今年7月,“汾之声”音乐合唱团荣获山西省第十二届“雏菊绽放”青少年艺术节初中组一等奖。
目前,小店区教育局已经创建了8所美育基地校,成立了8个美育名师工作室,扎实推动了区域美育的提升,荣获山西省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诸多奖项,获奖作品大营盘小学的舞台剧《你好,佛首,欢迎回家》、九一小学创编的舞蹈《王二小》等均在全国展演。
培养劳动的习惯,成就幸福的人生
2020年,小店区教育局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制定了117条详细的中小学劳动教育活动指引,并研发区域劳动教育读本,为区域内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具体指导。目前,6万余名中小学生使用区域劳动教育读本开展劳动技能实践活动。
每年9月是恒大小学的“衔接教育月”,学校专门为一年级入学新生开设“小叶子”衔接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良好习惯,而劳动习惯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据学校德育副主任徐薇介绍,学校着重培养一年级新生劳动责任意识——在家中形成固定劳动岗位,在学校实行“自主值日”责任制。同时,学校倡导学生在劳动中生发智慧,举办“慧劳动,助成长”竞赛,展示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习得或自我总结出的巧妙技能,培养有创造性的劳动者。
八一小学校的学生在真实的劳动场景中丈量一亩地,朗诵课文《高粱情》,以“珍惜一粒米:从田间到餐桌”项目化学习活动为抓手,走进田间地头感受农作物“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体验“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而在校园内楼道里则摆满了学生种植的各种花箱和菌包——“看着我种植的植物的变化,每一天都有惊喜、期待,劳动太有趣了!”三年级学生李一鸣这样说。
在初冬温暖的阳光下,走入育才小学的教学楼,除了朗朗的读书声,还有少年“工学车间”操作工具的声音。六年级学生任志轩把这里当成他的“第二间教室”,在今年太原市第三届劳动教育活动月中,他设计的“风光旖旎小屋”获得了二等奖。
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中开设工学社团,从工具使用到人工智能、机器人制造、编程控制,开展少年工学体系化的基础训练,同时配套创建了育才小学“少年专利援助中心”,引导、倡导、支持全校学生积极创造发明、申请专利,让学生以科技视角认识劳动,理解新时代的劳动意义。
在进行劳动实践的同时,小店区也注重培养学生“劳动创造幸福人生”的观念。2022年,区教育局举办“劳动创造幸福”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全国三八红旗手李学花、全国劳动模范赵海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冯黎明等12名劳动模范、道德模范走进90余所中小学,为学生播撒劳动致“福”的种子。
2021年初,小店区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久久为功的任务,过去我们坚持,未来我们依然要坚持。我们希望将好习惯养成教育与课程资源、社会资源、家校资源融合,在社会层面构建‘好习惯养成’大教育系统,引导全区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长大做个好公民’。”张睿晶展望未来时这样说道。
(据《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