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赋能教育家型教师培育
张景华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出席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教师代表,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的本质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树立了前进航标。在我国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以数字化赋能,将教育家精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落实到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引领区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者的“必答题”。
转变理念,构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良好生态
要建设强师队伍,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端正自我定位,明确行动方向,形成干事创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首先,从独立分割转向阶梯链条。教师专业成长是持续进阶提升的长线工程,需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技术,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诊断,把握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据此,分阶段制定教师培训研修方案,强化各个阶段方案之间的融合衔接,让处于不同水平、层次、需求的教师都能找准自身位置,获得阶梯式、规律性的成长支持,从而改变独立分割的培训研修状况。
其次,从终结考核转向过程评价。通过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呈现技术,建立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数字档案,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专业成长等数据进行全过程、伴随性采集分析,推动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搭建数字交流互动平台,构建自我、同行、学生、家长、教研员等多元主体相互印证的评价体系,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撑。
最后,从注重业绩转向突出贡献,转变重教学轻育人、重成绩轻贡献的业绩观。依托智能系统,探索人工智能测评,使用AI技术广泛、大量采集收录数据。在关注教师资历、成绩、经历、成果、荣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教师社会贡献度的数值分析和科学考量。依据智能分析结果,调适教师自身成长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平衡结构。
优化路径,打造教育家型教师培养新格局
数字时代,以数字技术支撑的环境是培育教育家重要抓手,也是培育教育家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分段、进阶、全面”的数字化研修生态,营造培育教育家制度环境。
一是分段。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开发数据评价模型,将模型指标与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业绩、贡献度等具体维度形成对应,转化为定量指标。面向教师采集图像、视频、文本等数据类型,开展人工智能评价、赋分。据此,将教师成长划分为“新入职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教育家培养对象”8个培养阶段。
二是进阶。针对在职教师,对照8个培养阶段,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区域、学科、年级的教师群体画像,进行可视化对比,在培养过程中逐层向上推荐选拔优秀教师,推动进阶升级。针对新入职教师,通过建立数字档案,记录每位教师日常业绩和贡献、失范和失误,以分数制进行统计换算并归档作为进阶依据。
三是全面。市域统筹,依托云服务打造集成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据库建设、资源库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进行准确捕捉和详细记录,全面掌握市域教师发展情况,为精准促进教师培训研修提供直接依据,助力教师培养走向规模化、实效化。
升级行动,提升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质量成效
教育家的培育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制度上的保障,更需要实践中的深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用数字评价为教师培养和教师成长诊断巡航。
一是分阶段制定教师培养标准。根据教师成长的8个培养阶段,以及各阶段教师的数字评价结果,组织力量分别研制“3年成长培养实施标准”,注重加强各阶段标准之间的梯级进阶。总体形成涵盖8个培养阶段、每个阶段为期3年、阶段重点分明、阶段之间相衔接的标准体系。
二是精准适需开展教师培训研修。在标准制定中,依据不同梯度教师发展的数字评价结果,恰切设计各个阶段教师培养的价值定位、发展目标、培育重点,以及任务清单、课程体系、资源配置、活动安排等具体内容,为各阶段教师培养提供精准、匹配、适合、有效的专业支撑。
三是动态评价夯实教师培养效能。依托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和教师日常使用移动终端产生的教育数据开展数据智能化采集,实现对教师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行为等教学素质,学情分析、校本研修、班级管理等学习素质,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成果产出等科研素质,荣誉、奖励、表彰等示范素质,以及其他方面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常态化评价反馈,支撑教师培养过程走向动态优化。
四是构建数字时代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组建智囊团队,聘请教师教育、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会同本市教研员、名师名校长等组建“指导团”,为教师培训研修提供指导,为加强“本土化”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强动力。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教师发展研究工作负责人)
转变理念,构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良好生态
要建设强师队伍,只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端正自我定位,明确行动方向,形成干事创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首先,从独立分割转向阶梯链条。教师专业成长是持续进阶提升的长线工程,需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运用大数据精准分析技术,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诊断,把握不同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据此,分阶段制定教师培训研修方案,强化各个阶段方案之间的融合衔接,让处于不同水平、层次、需求的教师都能找准自身位置,获得阶梯式、规律性的成长支持,从而改变独立分割的培训研修状况。
其次,从终结考核转向过程评价。通过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呈现技术,建立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数字档案,对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专业成长等数据进行全过程、伴随性采集分析,推动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搭建数字交流互动平台,构建自我、同行、学生、家长、教研员等多元主体相互印证的评价体系,为教师成长提供支撑。
最后,从注重业绩转向突出贡献,转变重教学轻育人、重成绩轻贡献的业绩观。依托智能系统,探索人工智能测评,使用AI技术广泛、大量采集收录数据。在关注教师资历、成绩、经历、成果、荣誉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教师社会贡献度的数值分析和科学考量。依据智能分析结果,调适教师自身成长与社会贡献之间的平衡结构。
优化路径,打造教育家型教师培养新格局
数字时代,以数字技术支撑的环境是培育教育家重要抓手,也是培育教育家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分段、进阶、全面”的数字化研修生态,营造培育教育家制度环境。
一是分段。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开发数据评价模型,将模型指标与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业绩、贡献度等具体维度形成对应,转化为定量指标。面向教师采集图像、视频、文本等数据类型,开展人工智能评价、赋分。据此,将教师成长划分为“新入职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教育家培养对象”8个培养阶段。
二是进阶。针对在职教师,对照8个培养阶段,运用大数据技术绘制区域、学科、年级的教师群体画像,进行可视化对比,在培养过程中逐层向上推荐选拔优秀教师,推动进阶升级。针对新入职教师,通过建立数字档案,记录每位教师日常业绩和贡献、失范和失误,以分数制进行统计换算并归档作为进阶依据。
三是全面。市域统筹,依托云服务打造集成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管理、数据库建设、资源库建设的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对教师专业成长过程进行准确捕捉和详细记录,全面掌握市域教师发展情况,为精准促进教师培训研修提供直接依据,助力教师培养走向规模化、实效化。
升级行动,提升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质量成效
教育家的培育不仅需要理念上的共识、制度上的保障,更需要实践中的深耕。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用数字评价为教师培养和教师成长诊断巡航。
一是分阶段制定教师培养标准。根据教师成长的8个培养阶段,以及各阶段教师的数字评价结果,组织力量分别研制“3年成长培养实施标准”,注重加强各阶段标准之间的梯级进阶。总体形成涵盖8个培养阶段、每个阶段为期3年、阶段重点分明、阶段之间相衔接的标准体系。
二是精准适需开展教师培训研修。在标准制定中,依据不同梯度教师发展的数字评价结果,恰切设计各个阶段教师培养的价值定位、发展目标、培育重点,以及任务清单、课程体系、资源配置、活动安排等具体内容,为各阶段教师培养提供精准、匹配、适合、有效的专业支撑。
三是动态评价夯实教师培养效能。依托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系统和教师日常使用移动终端产生的教育数据开展数据智能化采集,实现对教师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学行为等教学素质,学情分析、校本研修、班级管理等学习素质,项目申报、课题研究、成果产出等科研素质,荣誉、奖励、表彰等示范素质,以及其他方面数据的集成分析和常态化评价反馈,支撑教师培养过程走向动态优化。
四是构建数字时代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组建智囊团队,聘请教师教育、教育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会同本市教研员、名师名校长等组建“指导团”,为教师培训研修提供指导,为加强“本土化”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强动力。
(作者系江西省南昌市教育评估监测和技术推广中心教师发展研究工作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