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14

探讨中学音乐与语文学科融合的有效途径

晋城市第五中学 靳路娟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注重突出课程综合,以音乐教学为主,加强与其他艺术的融合;重视艺术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充分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在中小学音乐课中越来越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跨学科知识融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诗乐融合,推动诗到词的变化
  中国古代音乐与诗歌紧密相连,从诗到词的转变是历史演变的产物。古代音乐和诗歌一开始就有着密切联系,音乐诞生于诗歌,后来由诗歌推动音乐演变。历史上诗人创作诗歌后,由乐工为其谱曲配乐,这一过程使诗与乐相互融合。诗乐同源,中国古代音乐和诗歌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最早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有些甚至是配合舞蹈表演的。《尚书·舜典》曰:“诗言至,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礼乐·乐记》曰:“股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些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古代诗歌和音乐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诗歌在唐朝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唐诗,多以五言、七言居多。在唐玄宗时期,诗人王之涣、高适、王昌龄三位诗人来到旗亭喝酒,正好有十几个伶官和歌妓来到此地卖唱。古代所唱的曲子就是一些比较流行的诗词,三人约定,这些乐人中唱谁的诗歌多,谁就获胜。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音乐和诗歌重要阶段——以乐从诗。即:诗人写了诗传出去,由乐工给他们谱上曲,配上乐,先有词后有曲。
  到了阳关三叠时期,西域音乐从宫廷到民间广泛流行,由于西域音乐的盛行,相比中原音乐就稍显无趣,此时中原音乐仍在五言、七言律诗的基础上谱曲,例如《关雎》四字一句,还是4/4拍,一拍一个音,一点变化都没有,西域音乐一进来大流行,大家都爱听。此时中原音乐出现了词短乐句长,装不进去进三叠,例如:渭城、渭城、渭城朝雨浥轻尘。这个阶段称作为——采诗入乐。即:音乐和诗现成往一起对,对不住就三叠。
  最后就进入到倚音填词的阶段,所以之所以唐诗到宋词——从齐言到长短句。音乐在背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二、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在音乐课导入阶段,运用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诗词作为引子,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兴趣。以诗词作为导入,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内容的理解,为更富感情的表演打下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导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课堂导入直接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非常熟悉且有兴趣的东西运用到音乐一个好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古诗词自古以来就与音乐有着很强的联系,如沪教版八年下册《阳关三叠》这首曲子,就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在学习这首音乐作品的时候,就可以用王维的诗词作为导入,用学生熟悉的作品作为导入,加深学生对这部作品内容的理解,为之后的有感情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沪教版七年级上册《春天的脚步》这首作品中同样也可以用诗词作为导入,在我国有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让学生在学习前回忆有关春天的诗句,从而导入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春天”。学唱这些歌曲不仅可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而且可以使他们结合诗词的意蕴更好地表现歌曲,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文学素材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挖掘文学元素,将文学与音乐融合,创设良好的音乐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感知美、体验美,同时激发情感共鸣。例如,结合历史文学背景欣赏音乐作品,能更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首充满古典音乐情调的现代音乐作品《白帝城随想曲》,优美的旋律源自唐朝的古乐,古朴的音色在电声乐队缥缈空灵的音响衬托下,时而婉转如窃窃私语,时而飞扬如珠落玉盘。乐曲第三段综合了电声乐队、男声朗诵、琵琶等方式,由于朗诵的加入,音乐情绪较前更为深沉、浓烈,展现出了古典与现代珠联璧合的独特魅力。在欣赏这个作品时,可以请读过《三国演义》的同学讲白帝城的历史风貌,也可以集体朗诵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感受作品的质朴意境。
  再如《阳关三叠》这首曲子,这是一首送别诗,在音乐课的音乐拓展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这首作品所表达的离别场面。
  四、把握重点、有机融合
  在学科融合过程中,要明确主次,突出音乐教学的重点。音乐教学应以音乐问题为主,辅以语文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音乐和文学的魅力,提升审美感知。吴斌先生说:“音乐课内容比形式更重要,音乐课要有内容,不能光注重形式,音乐课主要解决音乐问题,而不是天文、地理等音乐之外的文化,因为音乐本身就是文化,所以要回到音乐的本体上来进行音乐课的学习。”在学科融合中,需要明确突出音乐教学的重点,将音乐置于核心位置。这意味着教学的焦点应该放在音乐本身的学习与理解上,而语文素材则作为辅助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并同时加深对语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他们更全面地领略音乐与文学相互交融所带来的美妙体验。
  五、运用文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文字、歌词等手段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对传统音乐缺乏兴趣的学生尤为重要。此外,书面表扬和鼓励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方式。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很多会对流行音乐感兴趣,对我们传统的民间音乐排斥。我们可以有效地运用文学这一手段,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文字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节奏训练,也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让学生练习。例如附点节奏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师:西瓜大不大,学生回答:‘大…的’。”通过文字的方式让学生更快的掌握节奏。
  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通过诗词的引入、文学元素的运用和重点把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综合素养和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