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思研语
11

尽力而为 超越自我

郝 珺

  1991年8月,我师范毕业回到母校任教。母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地处偏远山区,条件艰苦,师资严重匮乏。一到学校,校长就安排我负责初三年级3个班的思政教学,同时兼教导处教导员和政教处政教员。作为学校唯一的专职思政课教师,既没有同伴帮助,又没有教学经验,当时的压力很大。

  入职之前,我只经过短暂跟班实习,真正走上讲台才发现自己根本不会讲课。记得一次校长专门听我的课,结果刚讲到一半,校长居然像有的学生一样趴在桌子上。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思政课上精彩,不能有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发呆。
  “想要教得好”首先要“努力学得好”。于是,我在教学之余刻苦钻研教材、课标,自费订阅《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学政治课教学》《半月谈》等资料,3年写了3本学习笔记,累计10万多字。
  为了真正做到脱案上课,我把书上的教学内容一字不落地背下来,把教材记得滚瓜烂熟,那些非常重要的政治观点在教材第几页甚至第几行我都能脱口而出。教材内容记住了,但由于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生涩,到了课堂上仍然感觉死板僵硬,没有活力。为此,我骑行10公里去拜访当时县里唯一的省教学能手冯有泰老师,走进他的教室和学生一起听课做笔记,课后像小学生一样提出问题,冯老师都耐心地给我解答并传授教学经验。
  在我心里,教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无论调皮的还是乖巧的都要同等对待。课上,我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关注他们答题陈述的全过程。只要有空,我就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一起研究学习方法。
  要想带领学生成长,自己先要努力拔节。工作中,无论学校安排多少任务,我都竭尽全力完成。我深知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促进自己成长的平台,任务越多,平台越广,成长得越快。有一年,我带4个班的政治课、一个班的班主任,还担任学校教学教研副校长,除了晚上睡觉的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学校工作。校长还安排了4个青年教师跟我一起带班,责任和使命促使我成为他们的专业引领者和实践指导者。
  我愿意主动尝试,比如开发校本课程,当时根本不会做,但我没有退缩。我学习发达地区校本课程开发方法,建立自己的模板,思考如何把地域文化资源编入校本课程,请教育界和文化界名人进行论证,反复打磨、修改。后来,我主持开发的校本课程《平定刻花瓷》获得省级课程一等奖。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组建了课堂教学改革小组,对思政课进行改革,实施“3L”教学法(即举实例—讲道理—谈利用),后来实施初中思想品德多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经过几年改革,经历了建模—用模—脱模三个阶段,教给学生更多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思政课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成绩大幅提高,后来多次在市县中考研讨会上做经验交流。
  作为学校教学教研副校长,我每天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想要整体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我的体会是必须深度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于是,在省市教科研部门的大力指导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学校创建的“八学四节课堂教学模式”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我想,一个教师只管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做研究,是永远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我尝试做研究、写论文,没想到我写的第一篇关于“说课”的论文就获了奖,再后来我就走上了课题研究促自我成长的教科研之路。
  在我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教师的工作也许平淡如水,学生的学有所得却能让我们甘之如饴;教师的工作琐碎如细雨,学生的快乐成长却能让我们满面春风。我愿用最初的心做永恒的事,超越自我,守望教育的春华秋实。
  (作者单位:平定县教育科技局)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