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合力,建构家校共育圈
曲瑷瑛
我在班主任岗位陪伴学生和家长已走过20多个春秋,曾对一个教育现象深感无力:许多家长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两个不相干的圆,不能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以及孩子持续发展的影响,经常与教师站在对立面。面对种种实际,我下决心探索出能走进家长和学生心灵,引起情感和教育共鸣的“双师”(专业教师和家长辅助教师)育人模式。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青春期的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家庭是他们的“行为场”。我依托“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效应调动家委会辐射拉动全体家长主动参与到孩子成长中,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擎齐驱的价值与力量,借力家长,自我发力,助力学生。
双师合力,锻造外接圆
家长作为辅助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启用、培训班级家委会,让家长走进班级参与管理,记录学生的学习、特长、锻炼、品德、劳动等“五育”发展表现,及时反馈教与学、家与校合作教育中的优缺点,便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时关注到个别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家长作为课后辅导员参与学生评价。发现亮点,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的亮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各有强项和弱项。为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同一性”,找到自身“最佳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瓦拉赫效应推行诚信考核机制,鼓励学生课后录制学习、绘画、跳舞、手工、器乐演奏、非遗文化或锻炼等特长展示视频,参与到班级争先创优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变堵为导,把学生由被动推向主动。家长课后辅导员分学科、分小组对学生提交的各种视频进行评审、赋分、评价、总结,并提出视频录制需要改进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真实催开了“全过程育人”这朵花。
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更多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才艺展示、课上、课后的活动中,成为“体验式”教师。这项活动帮助家长重塑了对孩子的认知,学会了用变化、发展、创新的眼光看待孩子,用辩证、全面的观点评价孩子,改变了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家庭教育效能。
凝聚合力,引擎内接圆
防微杜渐,对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微小缺点和错误不可忽视。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重绩轻能,导致孩子心理异化,失去对逆境的承受力和自身的受挫力。如何通过家校共育增强孩子持续发展的后劲?我们尝试以班会活动为载体,通过设计亲子“诊断性”活动,激活家长参与陪伴孩子成长的主动性,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意志力、坚持力、心理韧性、团队合作、行为习惯、吃苦耐劳等方面的优势与差异,主动参与到孩子成长中,做陪伴者而不是旁观者。
亲子“诊断性”活动的主题源自我在班级活动中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比如,有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一小时”中不能坚持,跑一会儿就自行停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周末组织“爬山”亲子活动,通过轻松愉悦的活动,让家长自行发现孩子的发展短板,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组织相应活动帮助孩子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毅力,增强自信心和坚持力,更好地融入群体。再比如,在班级活动中有的学生总说“我不行”。孩子在家庭中是唯一的,家长很难意识到孩子为自己贴的“伪标签”。为了引导家长觉察这个潜在孩子成长中的“抑制剂”,我会策划“一分钟击掌”沉浸式团体体验游戏,亲子根据自己的生活常态预估在一分钟内能拍几次手,并把自己设想的数字写在黑板或纸上,接着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最后挑战“不可能”,实现自我突破,得出结论:不要随意说“我不行”,只有积极尝试了才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自我肯定。
家长是突破家校教育力量失衡、转变家校外接圆关系的原动力。为了达成内接圆的共育状态,亲子“诊断性”活动是一项双赢的工程。
表彰可以深化家长的工作热情,一个模式久了会产生倦怠感,缺少活力和竞争力,不利于工作的持续推动,所以需要开展评价表彰活动打破工作瓶颈。
由班主任牵头,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德智体美劳五佳育儿家长”评选表彰、颁发证书、制作宣传简报,推介智慧父母及“蝶变型”父母做经验交流。这样的表彰活动不仅再次点燃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建立了部分孩子“我有出色父母”的自豪感。以活动为载体,以奖励为手段,激活孩子和家长的和谐配合意识,让活动维持家长的热情、持续学生的努力,逐渐将内接圆推动到同心圆,实现家校合力育人,彻底催开了“全员育人”这朵花。
实现合力,绘好同心圆
学生个性的发展、亲子关系的改善不能一蹴而就,我还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为学生持续成长及家庭教育的长效发展铺石筑路。
一周一讲:辅助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课堂、传统文化课堂、情绪管理课堂、案例分析班会。
一月一思:辅助教师和学生盘点一个月来参与班级活动的收获。找短板,明方向;叙转变,促提升。
一季度一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继续深化活动的内涵:春认一棵树,夏清一间屋,秋赴一日游,冬送暖心衣。
建立互学互助的“共生圈”,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共生圈”中汲取他人精华、去除个人糟粕,从异于己到优于己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经营班级工作中,我努力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托,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做实、做细这些周期性活动,将行与思内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以体验式“双师”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构建了更为健康、和谐的家校“同心圆”教育关系,探索将成功的家庭教育与高效的班级教育联动,实现共同育人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青春期的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家庭是他们的“行为场”。我依托“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效应调动家委会辐射拉动全体家长主动参与到孩子成长中,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双擎齐驱的价值与力量,借力家长,自我发力,助力学生。
双师合力,锻造外接圆
家长作为辅助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启用、培训班级家委会,让家长走进班级参与管理,记录学生的学习、特长、锻炼、品德、劳动等“五育”发展表现,及时反馈教与学、家与校合作教育中的优缺点,便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时关注到个别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家长作为课后辅导员参与学生评价。发现亮点,以欣赏的心态体会学生生命的最大丰富性和主动性,关注每个孩子成长过程的亮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学生的能力发展是不均衡的,各有强项和弱项。为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同一性”,找到自身“最佳点”,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瓦拉赫效应推行诚信考核机制,鼓励学生课后录制学习、绘画、跳舞、手工、器乐演奏、非遗文化或锻炼等特长展示视频,参与到班级争先创优活动中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变堵为导,把学生由被动推向主动。家长课后辅导员分学科、分小组对学生提交的各种视频进行评审、赋分、评价、总结,并提出视频录制需要改进的内容以及注意事项,真实催开了“全过程育人”这朵花。
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更多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才艺展示、课上、课后的活动中,成为“体验式”教师。这项活动帮助家长重塑了对孩子的认知,学会了用变化、发展、创新的眼光看待孩子,用辩证、全面的观点评价孩子,改变了亲子关系,进而影响家庭教育效能。
凝聚合力,引擎内接圆
防微杜渐,对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微小缺点和错误不可忽视。在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重绩轻能,导致孩子心理异化,失去对逆境的承受力和自身的受挫力。如何通过家校共育增强孩子持续发展的后劲?我们尝试以班会活动为载体,通过设计亲子“诊断性”活动,激活家长参与陪伴孩子成长的主动性,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意志力、坚持力、心理韧性、团队合作、行为习惯、吃苦耐劳等方面的优势与差异,主动参与到孩子成长中,做陪伴者而不是旁观者。
亲子“诊断性”活动的主题源自我在班级活动中对学生表现的观察。比如,有的学生在“体育活动一小时”中不能坚持,跑一会儿就自行停下。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周末组织“爬山”亲子活动,通过轻松愉悦的活动,让家长自行发现孩子的发展短板,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组织相应活动帮助孩子克服心理惰性,磨炼毅力,增强自信心和坚持力,更好地融入群体。再比如,在班级活动中有的学生总说“我不行”。孩子在家庭中是唯一的,家长很难意识到孩子为自己贴的“伪标签”。为了引导家长觉察这个潜在孩子成长中的“抑制剂”,我会策划“一分钟击掌”沉浸式团体体验游戏,亲子根据自己的生活常态预估在一分钟内能拍几次手,并把自己设想的数字写在黑板或纸上,接着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最后挑战“不可能”,实现自我突破,得出结论:不要随意说“我不行”,只有积极尝试了才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并自我肯定。
家长是突破家校教育力量失衡、转变家校外接圆关系的原动力。为了达成内接圆的共育状态,亲子“诊断性”活动是一项双赢的工程。
表彰可以深化家长的工作热情,一个模式久了会产生倦怠感,缺少活力和竞争力,不利于工作的持续推动,所以需要开展评价表彰活动打破工作瓶颈。
由班主任牵头,组织学生团队开展“德智体美劳五佳育儿家长”评选表彰、颁发证书、制作宣传简报,推介智慧父母及“蝶变型”父母做经验交流。这样的表彰活动不仅再次点燃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建立了部分孩子“我有出色父母”的自豪感。以活动为载体,以奖励为手段,激活孩子和家长的和谐配合意识,让活动维持家长的热情、持续学生的努力,逐渐将内接圆推动到同心圆,实现家校合力育人,彻底催开了“全员育人”这朵花。
实现合力,绘好同心圆
学生个性的发展、亲子关系的改善不能一蹴而就,我还持续开展“三个一”活动,为学生持续成长及家庭教育的长效发展铺石筑路。
一周一讲:辅助教师进行安全教育课堂、传统文化课堂、情绪管理课堂、案例分析班会。
一月一思:辅助教师和学生盘点一个月来参与班级活动的收获。找短板,明方向;叙转变,促提升。
一季度一活动:引导家长和学生继续深化活动的内涵:春认一棵树,夏清一间屋,秋赴一日游,冬送暖心衣。
建立互学互助的“共生圈”,引导家长和学生在“共生圈”中汲取他人精华、去除个人糟粕,从异于己到优于己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在经营班级工作中,我努力以积极心理学为依托,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做实、做细这些周期性活动,将行与思内化为自己工作的动力,以体验式“双师”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构建了更为健康、和谐的家校“同心圆”教育关系,探索将成功的家庭教育与高效的班级教育联动,实现共同育人的美好愿景。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