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思妍语
11

打开“野丫头”的心门

太原市小店区实验小学 薛丹凤

  我是一名小学班主任,从教10余年,与无数孩童的心灵相遇相识,陪伴他们一路成长。这些年来,我与孩子谱写了一个又一个独特而平凡的教育故事。
  每当回忆往事,我总想起2016年那个初秋。那时,我手拿班级花名册站在教室门口等待,一个特别的孩子窜入眼中——大大的眼睛本该充满好奇,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种无所谓的姿态。她有一张洋娃娃脸,但性子却如同脱缰的野马:不是上课与同桌发生口角,便是下课疯跑不进教室,有时甚至因同学碰了一下她的桌子,她就能大打出手……很快,“顽皮倔强”“敏感”“叛逆”成为老师给她的标签,“野丫头”也就此得名。我尝试过与她沟通,也进行过批评教育,但这孩子软硬不吃。当被一次次强制改造打败后,我突然想到《三国志》中“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而我们的教育,不也是这样吗?“攻心”或许可以为我带来新的契机。
  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攻心计”,我对她进行了第一次家访。家访中我了解到:她的父母常年忙于生意,缺少陪伴,再加上家中姐姐优秀的表现,更让她显得暗淡无光。倔强又敏感的女孩从幼儿园开始就自创“野路子”,以不断闯祸来获取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但其父母破罐破摔的态度,让我瞬间理解了孩子。
  我尝试走近她,上课经常叫她回答问题,下课还要找她帮忙,她似乎有一些意外,但“野性”却丝毫没有收敛。
  于是我设计了班级考核表,美其名曰“心愿积分卡”,对孩子的成长进行量化考核。就这样,随着积分制的诞生,我的礼物也“大张旗鼓”地发到了孩子手中:或是可以自由选择同桌,或是向老师提一个能够实现的愿望,或是获得老师的拥抱。在这样的“诱惑”之下,我的“野丫头”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变化:她从把书扔上天到捧着书不放;从上课哈欠连天到举手举到手软;从对老师的不耐烦到追着老师问个没完,她在不经意间一天天变化着。
  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长期的陪伴和引导。六年级的一天,“野丫头”在家长的一次批评后,以拒绝上学的方式对抗父母。我与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交谈,终于摸清了事情原委:父母偏爱姐姐,她的进步没有人看到。我再次与家长沟通,这一次他们终于认识到了忽视与偏爱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看到敢与男生一较高下的她,此刻却无助弱小,我马上站起来抱了抱她,她就那样全然依偎在我身上,满是信任。
  从那之后直到毕业,“野丫头”再也没有“野”过。当拿到入学通知书的那一刻,她再一次抱紧我,一声“老师,谢谢你”让我知道,她的“心”门已经打开。
  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从棒棒糖到表扬信,再到给予孩子最大的信任与尊重,教师能给予的除了真情付出,还有教育智慧。而我的智慧,就是抓住教育契机,成为学生的知心人。
  这10余年,我很幸运,也很幸福。我能够借助师者这样的身份,让孩子扬起心灵的风帆。接下来的几十年,我希望能够成为一股清风,阅尽千帆,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