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表达: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浙江省慈溪中学 欧阳凯
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对语文学习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路径指引。从本质上看,这一要求是由语文学科的实践品格所决定的。
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和任务群的各自特点,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融通听说读写,跨越古今中外,甚至打通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语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世界。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等显著特征,突破了封闭的课堂教学和单一的知识传授局限,富于挑战,更具趣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学习的主动性,更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学习效能和培育核心素养。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区别于“应试学力”的最大特质是“真实性学力”,即指向问题解决所必需、以“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为中心的学力。语文实践活动,无疑有助于学生真实性学力的培养。
语文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参加演讲辩论、表演课本剧、参观博物馆、访问英雄模范人物、开展校内外各类调查等。但它的学科属性决定着不同的实践活动必然具有一个共性——以语言文字应用为核心。也就是说,语文实践活动要围绕表达与交流,不失“语文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表达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义务教育阶段专门设置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把“创意表达”作为素养型课程目标的价值诉求,涉及口语交际、写话、习作等活动内容,目的在于“形成个体语言”。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则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明确了“创意表达”的方式多样、个性鲜明的双重追求。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适切设计、合理组织创意表达,可以让语文学习面貌一新。
打造活力课堂。传统课堂重视知识的传授,学习以听记为主,既显得沉闷又效果不佳。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因课而异,精心设计创意表达活动,则有利于打造氛围轻松、思维活跃的活力课堂。比如在古代戏曲《窦娥冤》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参照连环画配图文字的写法,给课本插图拟写配图文字,进而小组合作任选一部分绘插图、配文字;让学生对照无名氏的元散曲《叨叨令·黄尘万古长安路》的格式,删改文中《叨叨令》的曲词,并按照自己喜欢的曲调尝试演唱,进而比较元杂剧与元散曲的曲词之别,讨论删除的“衬”字在元杂剧中的作用。元杂剧已无可听、无可观,仅凭留存的文字学生很难走入其中,而通过这样的创意表达活动,学生便逐步减少了疏离感,发现其叙事特点,体味其曲白结合语言风格。
实现单元统整。统编教材按照学习任务群编排单元,而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了情境、内容、方法和资源。而创意表达正可以成为实现单元统整的有效途径。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共有《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四篇唐宋古文,对应的任务群是“思辨阅读与表达”,人文主题则是“责任与担当”。在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中,提供了“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你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等几项不同于传统单篇教学的任务。无论召开讨论会还是分组辩论,这些任务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都是一种创意表达活动。至于“作为班级微信公众号‘读书专栏’编辑,从‘概要、提纲、特色’等方面分别给这四篇文章设计相关推送文本和图片”这样的创意表达,则更具吸引力。
创生趣味作业。传统作业往往侧重复习巩固学过的课文,或者预习新的课文,内容重复机械,形式单调无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022年春节期间,我们给高一学生布置录制“晓说”视频的作业,要求学生每人隔天录制、提交一段不少于3分钟的视频,内容开放,可以推荐一本书,介绍一首歌,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主题明确,结构清晰,尽量脱稿,表达口语化。然后教师再挑选优秀作业在钉钉班级群中展示。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提交了10段视频,总体来看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意识都有明显提升,有些学生俨然化身为电台小主播,在主题、风格和剪辑方式上逐渐形成了个人特色。这样的创意表达活动,实际上整合了读、写、说、录、编等多项任务,不仅解决了学生开口难的问题,也促进了他们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