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对“学困生”进行 差异化教学的策略
原平市平安小学 赵丽芳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学困生”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教育对象,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一起探索,正确的指导,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进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爱心感化,树立自信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会遭受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责骂,使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要像春风化雨一样,对他们倾注全部的爱心。要耐心帮助他们,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使“学困生” 在教师和同学的关注中真正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和愿望。
二、让学生获取成功的快乐
学困生往往有一个坏习惯,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交头接耳开小差。我把这些弱点作为教学资源,不是压制“交头接耳、不让说”,而是尽量创造条件,让他们说,让学生讨论。通过巧妙的提问激起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创设情境,引出知识的讲授,或作为各种能力训练之先导。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既是演员、导演,又是观众,有时还是评论家,乐在其中。例如,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自己开口说,最后学生将圆分割拼成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种图形,并顺利得出了圆面积公式的由来。这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
三、细心培养,形成习惯
(一)用心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困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看到题目,眼睛一瞟,不做思考就开始解答。对此,应要求他们读题要像读课文一样,做到“四读”(眼读、口读、手读、心读),同时用笔划出重点字词,标出相关数量,在问题下标记出要解答什么。
(二)用心解题的习惯
1.强化书写。要求学生认真按格式规范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字迹端正。2.读数抄写。要求学生解题、草稿时边轻声读数边抄写,这样手口一致,数字就不易抄错。3.分步解答。要求学生解计算题时画出先算的一步;解方程时画出先解的一步,注明每步依据;解应用题时写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等。
(三)用心计算的习惯
1.口算天天练。单项计算重点练,易错之处突出练。2.规范草稿本。学生应有专门的草稿本,做题要像对待正式作业一样,做到草稿不潦草,竖式排列有序,并不定期抽阅、批改。3.注重算法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快捷速算的方法,让他们反复实践,总结规律,形成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关注和转变学困生非常必要,也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以诚相待,以爱相对,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学困生”就绝不是荒原上的一株杂草,而是花园中未竟之蓓蕾,最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