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分钟”安全问题如何破解?
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俞正强
每位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应该都想过办法来保障课间安全问题,但总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情况。课间为什么会有较大的安全隐患?靠“控”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曾经学校有位老师怀孕,在转角处被一个疾跑的学生撞了,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流产了。
曾经两个四年级学生在下课的时候玩耍,一个学生摔在地上,一颗牙齿断了,关于赔偿的事,从四年级一直拉扯到六年级,最后班主任自己也赔了8000元,才算了结这件事。
学校为了解决课间的安全问题,想过许多办法:比如学校增设“文明监督岗”,拆除所有可能引起孩子不安全的运动器械,拆除所有可能引起孩子碰撞或滑倒的设施,禁止了所有可能引起孩子安全事故的活动,并把墙角、桌角等地方都包了起来……但是,这样就没事了吗?拆无可拆,包无可包,也许只剩下看管着不出教室了。
一、如何认识课间的不安全问题
课间为什么不安全?究其原因,不外乎孩子的“手多”“脚多”“嘴多”这三种情况。
在课间,经常是某位小朋友“手多”,惹恼了另一位小朋友,发生追跑,继而发生跌撞,折了骨头断了牙;或者“手多”甩了什么东西,擦到了边上同学的脸或眼等等。也有“脚多”的,踢踢这踢踢那,爬爬这爬爬那,冲过来跑过去的。也有“嘴多”的,喊别人外号、向别人吐唾液,招来一顿暴揍的。
在幼儿园里,为了孩子的安全会尽量减少活动,而仅有的活动也是在老师的强力看管之下完成的。孩子始终缺乏放肆、尽兴、没有成人看管的玩耍机会,缺乏相互之间磨合的机会。这种缺乏会带来孩子手脚分寸感的缺失,这种缺失就蕴含了安全的隐患。
于是,我们会发现,在小学的课间一旦出现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特别是中高段孩子的力量不断增强之后,这些隐患便渐渐地浮出水面。现在一些家长对校园安全容忍度特别低,一有事立马将孩子的受伤定义为校园霸凌,一旦定性为校园霸凌,加上媒体跟进,学校压力就会陡增。当这个压力达到一定的阈值,学校便会有意无意地对老师进行安全考核,安全考核的结果便是老师将孩子圈养在教室里。
二、为什么要设计“十会”课程
我们认识到孩子的安全问题,靠“控”可能不是办法,“控”的结果只能是多作业、多圈养。如果不“控”,怎么办呢?
为此,我们设想了在小学一年级入学开展一门“十会”课程,通过“十会”课程解决孩子“手多”“脚多”“嘴多”的不良习惯问题,达到“手脚规矩、心灵自由”的课程目标。
“十会”的具体内容是:会吃饭、会睡觉、会排队、会走路、会扫地、会整理、会听说、会问好、会游戏、会求助。每一个“会”的学习包括会的标准、会的教导与训练、会的评价与考核、会的展示与汇报这四个环节。
“十会”课程对课间活动到底有什么作用?其中,会排队、会走路是特别针对手多、脚多、嘴多的。会排队,就不会有推、挤、擦、抱等手多的动作;会走路,就不会有踩、撞、踢、跳等脚多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手脚嘴就得到了规范。会听说、会问好、会游戏、会求助则改善了孩子的“嘴多”,特别是会游戏、会求助,能减少孩子间发生纠纷的可能性,也会让孩子学习如何自己处理纠纷。
三、如何将“十会”课程落到实处
“十会”课程的落实是个大问题。再好的设计,如果落实不好,都是空的。老师们总是嫌工作多,嫌课来不及上,再来个“十会”课程,又是以前没有做过的,排斥是十分自然的。而且,很多老师认为这是校长的“政绩”工程,属于折腾。
从2016年开始,我们把优秀班主任的经验加以总结,概括为“十会”,同时编写了校本教材。7个一年级班级,有2个班级做得特别好,班主任通过做给孩子看、带着孩子做、看着孩子做、由着孩子做这四个环节开展活动,小朋友学习得非常快,老师的嗓子也不哑了。一个月后,区教研室来调研,都惊诧孩子课堂的表现已达到往年二年级的水平了。
2017年,老师们提出“十会”课程标准要统一。2018年,大家又提出家长与任课老师的培训要跟上来,整个年级老师要一起发力、步调要一致。于是,我们增加了家长培训与任课老师的培训……一年又一年,老师们发现了“十会”课程的好,越来越觉得这个课程有用,积极性提高了,每一届都在上一届基础上改善提高。一些刚入职的新老师,按照“十会”课程带班,一年级也带得挺好。
四、在“共生场”中培育孩子的冲和之气
小朋友经常有相互之间的不服气,相互之间的看不顺眼,一旦相互之间看不顺眼的小朋友碰到一起,擦出火花是十分正常的,而且随着年段的增高,这种火花也会因为孩子的力气增长、情绪豪迈而一点即着。这种相互看不顺眼也会成为“积怨”。积怨多了,心中就会有戾气。因此,培育孩子的冲和之气十分重要。
针对冲和之气的培养,我们的经验是将孩子置于一个属于孩子的“共生场”中。“共生场”是相对于“博弈场”而言的。
“博弈场”的基本逻辑是资源有限,一方的获得必然带来另一方的失去,一方的成功必然带来另一方的困难。具体到学校、班级来理解,就是“优秀”是有限的,一个学生的“优秀”必然带来另一个学生成为“优秀”的困难。
“共生场”的基本逻辑是资源无限,一方的获得不妨碍另一方的获得,一方成功会带动另一方的成功。具体到班级,就是“优秀”没有比例。
为此,把“心的善良与行的努力”定义为学校的优秀,设计了一套“新荣誉办法”,这样每一位小朋友都可以成为优秀的人。
五、于细节处体现教育的尺度和温度
我们做教育的人,很容易只把书本当成教育的内容,把完成教材的任务作为目的,而且我们很容易认为孩子天生会活动,从而忽略对孩子活动能力的培养。
比如,一年级班主任会直接布置孩子值日工作,小朋友虽然十分乐意值日,但家里没有人认真地教,学校也没有老师系统周全地教,可是他们却直接扫地了。于是,有人扫不干净会挨批评,有人扫了太久会挨骂。这样的经历多了,孩子会逃避扫地,以至于逃避值日。
美好的课间十分钟一定是学校良好教育的结果。良好的教育,一定是讲究细节的,一定是持续的,一定是符合孩子需求的。不要小看一个课间活动,它是学校整个教育成果的一个窗口。
如果省略了那个细致得法的培训,孩子的表现一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模样,当面对这个不是我们期待的模样时,如果我们再粗暴而简单地对待,孩子就会错过成长的机会。
因此,课间的圈养是我们欠孩子一个细致得法的培养。(据《人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