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腊八节
代县五中 王 斌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随着日历一页一页而来。
——题 记
按公历算起,每当元旦过后,新年就开始了,西方许多国家如此。然而在我国,农历十二月才是岁尾终月,这个月份我们俗称腊月,也就是新旧交替的意思。“腊”字讲究颇多,在古代,“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古代农闲的时候,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为的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同时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这就是有关“腊”的“逐疫迎春”之说。要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搁放在门、结果实树杈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这种风俗逐渐流传下来,于是每年腊月初八民间都有喝腊八粥的习惯,这个日子便称为腊八节。
腊月初八也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之日。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有次出门远行讲法,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终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故腊八又称佛成道节。
关于腊八节,民间还有一个典故,据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个青年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洗过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人们便借此每年腊月初八做粥喝,既表示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腊八粥的品种繁多,在小米中掺入软米、红枣、豇豆、核桃、栗子、桂圆、红豆等材料,于腊月初七的白天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然后在次日凌晨时分起来熬制,用微火一直熬,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以“腊八节”为题的作品,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在我的家乡代县东章村,腊八节有打冰块的习俗。人们会在腊八前一天下午,到村子北面的滹沱河,用斧头将河中的冻冰劈开,把冰块打碎,拿回家中,分别放在门头上、树杈上等地方,第二天将腊八粥少许就冻在冰块上,以示敬五谷神,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总之,打冰块是北方腊八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普遍,但仍然有一些地方保留着这个习俗。
腊八节过后,人们开始备新衣、购年货、卖春联、扫房舍、蒸年馍到二十三祭等,年的气氛愈来愈浓了。
——题 记
按公历算起,每当元旦过后,新年就开始了,西方许多国家如此。然而在我国,农历十二月才是岁尾终月,这个月份我们俗称腊月,也就是新旧交替的意思。“腊”字讲究颇多,在古代,“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古代农闲的时候,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为的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同时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这就是有关“腊”的“逐疫迎春”之说。要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搁放在门、结果实树杈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这种风俗逐渐流传下来,于是每年腊月初八民间都有喝腊八粥的习惯,这个日子便称为腊八节。
腊月初八也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之日。据说在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有次出门远行讲法,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终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故腊八又称佛成道节。
关于腊八节,民间还有一个典故,据说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个青年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洗过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
人们便借此每年腊月初八做粥喝,既表示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腊八粥的品种繁多,在小米中掺入软米、红枣、豇豆、核桃、栗子、桂圆、红豆等材料,于腊月初七的白天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然后在次日凌晨时分起来熬制,用微火一直熬,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以“腊八节”为题的作品,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中写道,虽是隆冬腊月,但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里草烟漠漠,野河边有许多牛经过的痕迹。腊日里人们互赠、食用着佛粥更感觉到清新的气息。
在我的家乡代县东章村,腊八节有打冰块的习俗。人们会在腊八前一天下午,到村子北面的滹沱河,用斧头将河中的冻冰劈开,把冰块打碎,拿回家中,分别放在门头上、树杈上等地方,第二天将腊八粥少许就冻在冰块上,以示敬五谷神,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总之,打冰块是北方腊八节的一个传统习俗,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普遍,但仍然有一些地方保留着这个习俗。
腊八节过后,人们开始备新衣、购年货、卖春联、扫房舍、蒸年馍到二十三祭等,年的气氛愈来愈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