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14

《草原》教学案例

运城市盐湖区魏风小学 杨俊莲

  【教学背景】
  《草原》是一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的精读课文。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极其清新、优美的语言,把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这篇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谊,并升华为民族情,同时激发学生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为本组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领会课文中作者对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引导学生阅读后说说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美丽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美丽的大草原令人心驰神往,今天我们将在老舍先生优美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美丽的草原,一起去领略草原的独特风光吧。
  二、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默读课文后小组开展讨论、交流:从哪里能让你感受到草原风光的美丽。
  2.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化的句子,课件出示草原视频,结合抓住关键词语和想象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品读,体会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之情。这个环节,让学生可以亲眼看到草原的广阔与草原各种景物,使学生化抽象为详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阅历上的缺乏,同时也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草原风光美丽的认同与倾心。
  【教学反思】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从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先前虽然对学生强调要读出你喜欢的语气来,当琅琅书声充溢每一个角落,其神色、声调,却不尽如人意。后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见,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真情能够流露其中。特别是有的课文、段落或者某些句子含义深刻,学生如果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情感就不容易参与朗读。只有学生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才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那么就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