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思研语
10

办好山区教育需要立足实际

沁源县景凤镇官滩学校 安成强

  沁源县景凤镇官滩小学地处沁源县东北部山区,教学设施、师资、生源与县城相比有很大差距。若全面提高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立足实际,努力探索符合山区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的路子,使山里的孩子们能享受良好教育,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为达到目标,笔者认为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改进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办学特色上作如下尝试: 
  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学校只有朝着标准化方向迈进,才能为山区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的物质教育资源。目前,学校设有功能室、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楼,绿化美化面积达标,校园文化合理布局。整个校园环境优美,走进校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所具有山区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农村学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一所学校,如果想培养出现代化人才,教师的师德、教育思想、专业素质、现代教育技术和科研能力等,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石。 
  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上,我们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十分重视让教师“走出去”,组织参加校际之间教学和观摩活动,参加各种技能培训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另外学校充分利用中心小学有利条件,每学期组织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将兄弟学校和名校骨干教师“请进来”,激活学校教师资源,促进横向交流。与县城学校联盟共建,每学期开展大教研和师徒结对教学活动。
  为积极引导老师们参与课程改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学校还加大听课力度,通过教师每学期讲校级以上公开课、优质示范课以及抽听课等形式,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让大家参与课堂改革的具体实践。同时,为促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学校为此制订奖励办法,把课堂教学和发表教学论文、教学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为让老师们熟练掌握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技能, 学校要求50岁以下教师必须学习掌握信息技术, 必须利用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备课、上课,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内容和课堂结构,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高质量教育。 
  三、加强制度建设
  从教育领域或学校层面来说,实现规范管理,最基本的就是在“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指导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制度化管理,切实做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学校应本着“凡有问题必有措施,凡有措施必有检查,凡有检查必有公示,凡有公示必有考核”的思路,制定了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目前,学校规范化管理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严执行教学计划,推行查课制度,依据课程计划规范教学行为;二是严格教师带操制度,保证两操一课,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三是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是规范教师行为,促进教师成长,建设优秀教师群体的主要措施,更是学校提高教学成绩,提升社会满意程度的重要保障。农村小学应做到:一是实行领导负责制。学校管理层人员每天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学校教研活动;二是坚持每周一次校长、教务主任例会制度。采取听、查、议的办法,检查各级部教学常规执行情况;三是坚持平时教学调研制度,坚持质量分析制度,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坚持多检查多督促,多表扬鼓励,多指导帮助,多投入情感,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设宽松和谐、力争上游的工作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促使教师把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应对教学业务能力特别强的教师和班级管理特别出色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学年评出3至5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并给予一定奖励。上级部门的考核评选均在学校评选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学校对教师及其指导的学生在镇以上的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年终考核上都给予相应奖励。另一方面,对教师上课迟到、课间“满堂灌”、下课常拖堂、以作业题海战术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时间加汗水式”提高成绩的做法,统统被认定为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一经发现立即督促其限期整改。 
  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们采取等级加评语制,注重过程管理,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四、关注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
  山区的学生留守儿童多,贫困学生多,有些留守儿童多数由祖辈带着,娇气、任性、不守纪律、不完成作业等毛病突出,贫困生则自信心不足。学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方式,从家校联系到行为养成教育,从组织活动到评优树立榜样,都浸透着辛勤探索的汗水。对贫困生,学校严格落实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爱心助学工程”。采取“研究方案、精心部署、调查摸底、严格把关、结果公示”等措施,杜绝歧视贫困学生现象,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突出办学特色 
  学校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外活动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取得了初步的指导经验和成果。学生们虽然家是山区农村,但对大自然知识了解甚少,活动有效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增长了见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增进了团结协作。不少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制作标本、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力地提升了能力和素质,收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努力,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山区教育特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务必会取得一定成果。今后,将进一步细致谋划,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使山区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上接第8版)

  课堂上,学生问星火:“教学楼里有什么东西是平移的?家里有什么东西是旋转的?公园里有什么设施是旋转的?”星火的回答让学生大开眼界,也让王航的思维方式逐渐转变。

  “过去的课堂是教师主导,教师问学生答。教了这么多年,我对问题和答案了如指掌。但现在,学生畅所欲言地问,人工智能天马行空地答,让我大开眼界、打破固化思维。”王航说。

  “在生成式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培养应对与AI不确定性对话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决策思维、挑战性思维、非常规的创新思维、人—机协作思维、全局考虑的系统思维、‘下棋如人生’的哲理思维等,这是将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相结合的人—机智慧学习的全新方式。”黎加厚说。

  “未来教育教学的核心,在于深刻认识人类区别于智能机器的关键能力,转向以促进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不可知未来的能力。”顾小清提出,一是从掌握所学知识的角度,需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即学习者在与知识的互动中建构经验。二是探索如何利用科技实现规模化教育中的个性化学习。三是改变教法也意味着需要拓宽师生角色。“今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表现得犹如全年无休、无所不知的巨无霸信息检索和答案生成大师。未来的教学很大程度上会呈现出人机协同的特征,将人的情感与智慧和机器的智能协调互补,服务学生的学习成长。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提出问题;而学生的学习也将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走向更加开放、多元、人机互动的空间。”

  “智能时代,教学资源也将从人工创造转向智能生成,形成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教学资源生产模式,生成定制化教学内容。”刘邦奇认为,“合理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能塑造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形态,而且有助于提升知识学习的广度与思考联想的深度,更好地赋能教育教学。”

创造以人为核心的智能教育

  刚刚过去的寒假,“AI大模型课程”颇受欢迎。

  “这些由AI数字人讲解的课程,上线两个月,就吸引了超过15万名学员。”一家面向成年人继续教育的教育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技术限制,AI学习类产品只能聚焦语文、英语等文科科目。但是近期上市的AI教育新产品,能够实现“全科辅导”。“AI教师”不仅能够进行理科学科的辅导,还能与学习者进行多轮“对话”,甚至启发学习者的解题思路。

  “大的趋势都是希望通过大模型技术,不断接近真人教师授课的体验。如通过学生表情、学习阶段等历史学习数据,做到因材施教和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某智能学习机产品经理说。

  那么,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会在未来代替教师吗?

  受访的诸多专家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余胜泉看来,部分知识性教学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的业务重心将发生转移,教师要发挥人类的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优势,关注学生的灵魂和幸福,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数字文明时代的教育根本任务仍然是立德树人。”熊璋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尚无自身情感、观点和价值观。人工智能的创造与伪造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这种“矛”与“盾”并存的状态,使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更加重要。“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团队合作等精神品质,涵养其数字时代的伦理意识和素养,构建AI背景下的健康教育生态。”

  智能时代也对师生的智能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人工智能的语义识别和内容生成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做到100%的精准可控,但不能因噎废食,可通过综合治理,全面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加快提升大模型的内容生成管控能力,将技术、产品、法规、教师培训等多个要素共同合作探索,做到发展和安全并重,确保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内容安全,促进健康发展。”黎加厚说。

  “我们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无法代替人类的智慧、创造力和情感,在建立人机和谐共生关系的同时,要确保人类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更好地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刘邦奇建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建立健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标准和应用指南,发展“安全可控”的人工智能。

  “‘技术赋能教育—技术创新教育—技术重塑教育’是人工智能促进未来教育发展的进阶样态,但目前看来,距离重塑教育形态仍需更多的探索和实践。”顾小清认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开环—开放—灵活”的教育体制。学校、生产系统、科研系统打开各自封闭的围墙,以政府为主导,搭建企业、学校、科研机构协同的机制与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学生个性化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家校合作服务、教育社会实践服务等多元化内容,推动教育与社会的融合发展。

  “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点任务之一。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是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一环。”熊璋说,面向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人工智能将进一步赋能教育改革创新,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据《中国教育报》)

点赞(0)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