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评价引领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以繁峙县繁峙中学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例 繁峙县繁峙中学 王存万 郭燕燕 张晓霞
摘 要:县域普通高中自身的属性要求其在汉英双语教学中有效融合生活实践,补足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因此,我校加强了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服务选材、适应社会、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本文将从评价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用评价引领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
关键词:校本课程 汉英双语教学 县域普通高中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汉语和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语言,其双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新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1][2],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除了传统教学之外,还需要校本课程作为补充。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实施汉英双语校本课程,一直是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供导向。
一、以评价驱动课程设计
格朗兰德认为: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3]。课程评价是对课程设计和实施效果的全面检查。在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应以终为始,从评价的需求出发,逆向设计课程。具体而言,首先要明确汉英双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还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然后,根据目标设定评价标准,比如学生的语言水平、文化理解能力、交流技能等。最后,基于这些评价标准,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在校本课程《烛之武退秦师》课本剧的设计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欣赏烛之武精彩的论辩艺术”和“认识烛之武的人物形象”,设定了学生的语言水平、文化理解能力这两个评价标准,让学生演员在表演后谈谈表演感悟。在英语课程中,由于日常教学活动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考查和评价较少,因此我校设计了一系列鼓励学生说英语的校本课程活动,比如英文演讲比赛、汉英朗诵比赛和英文戏剧汇演,在评比过程中,我们特别设计了口语表达流利度、语音准确度等评价指标,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校本课程的根本追求在于“学生获得”[4],以上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更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重视知识的记忆和再现。然而,汉英双语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我们需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流环境中展示他们的语言能力;也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收集学生的学习作品,记录和展示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以校本课程“汉英诗歌朗诵”为例,学生不仅可以选择中外优秀的经典中英文诗歌来朗诵,而且还可以选择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创的中英文诗歌来朗诵。朗诵的评价标准实现了多元化,不仅从普通话、流畅度、情感表现、总体效果等方面来评价,而且也从诗歌内容的选择或创作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加以评价。在具体实践中,同学们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中,大胆地表达,更好地创作,效果良好。
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而终结性评价则是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的评价,用于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课程的实施效果。在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实践中,我们应将这两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终结性评价则可以检验课程的整体效果,为课程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5]”形成性评价有赖于学生的“行”,而终结性评价反映了学生的“知”。在校本课程“古诗词鉴赏”中,教师除了通过学校的每次大型综合考试来终结性评价同学们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和水平外,还可以在班级进行各种活动来形成性评价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水平。比如,可以组织“古诗词理论知识竞赛”,通过必答、抢答以及接龙等形式,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出现的问题,从而及时加强巩固。日常教学中教师通过随堂练、周测、月考等考试形式衡量学生学习成果,为了全面了解并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我们通过校本课程“英语素养培养”,设计了英文话剧、单词大赛、演讲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学生在参与活动、提升自信的同时锻炼了语言运用能力。
四、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
学生不仅是评价的对象,也可以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汉英双语校本课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等活动。例如,在校本课程“中英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篇习作需要不断修改才能达到优秀水平,那么,这个修改的过程可以是集各方智力的过程。学生自批、同桌间互批、教师批改,相同立意、相同文风类作品还可以互相修改,也可以只进行单纯修改和完善标题、分论点、开头结尾等活动,使学生在持续不断地多次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培养自我评价能力,锻炼批判性思维。在校本课程“中英文课本剧汇演”中,教师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对课本剧进行适当改编,并且选择优秀作品在班级、年级、学校展演,从而让学生更加设身处地地感受课本剧的魅力,综合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表演水平等。此外,我们观察到,在英文演讲比赛前,很多参赛选手积极向同学寻求帮助,学生们群策群力,共同写稿,一起修订。还有不少同学提前向同学演讲,邀请大家给予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参赛者及其支持者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实现了共赢。
五、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评价。因此,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对于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至关重要。评价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双翼,它让我们在反思中成长,在评价中进步。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只有不断评价反思,才能更加精准地评价。因此,教师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面对挑战,重视反思的作用,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身评价能力。同时也要认识到,反思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深入地思考与实践。只有这样,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道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稳。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中,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途径之一是,教师要多参加有关校本课程的教师培训、研讨会等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的专业写作。通过学校定期开展的校本课程教学观摩、集体备课等活动,教师之间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即使是聆听一节校本课程公开课,也可以在课堂中见识不同科目、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评价,还可以在课后的评课议课活动中,听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性格的教师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途径之二是,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常态化撰写校本课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小论文等。这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综上所述,评价在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中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以评价驱动课程设计、多元化评价方式的运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以及教师评价能力的提升等策略,可以为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如何利用评价的力量推动汉英双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德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5]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编.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县域普通高中汉英双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