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冲刺阶段化学备考策略
万荣中学 王宁波
进入新时代以来,每年的高考试题均坚持落实“一核、四层、四翼”,在重视学科必备知识考查的同时,更加凸显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考查。同时新课标也明确了高考化学命题原则:①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②以真实情境为载体;③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④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进入高三备考冲刺阶段,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高效的科学备考,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群策群力,精研真题;明确方向,把握规律
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高考命题要突出学科核心价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精选试题情境,创设呈现形式,优化设问方式,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预计今年会继续延续去年的考试方向和模式。特别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比如: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要求学生能辨识模型、图表、数据、材料等各类信息,迅速提取关键内容,并能与所学知识整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近几年高考试题不仅要求学生会判断结果,更要会写判断理由、依据、目的等,特别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化学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语言的规范性都有更高要求。
通过梳理高考试题,我们总结出以下高考命题特点:
1.高起点,低落点
有些试题的试题情境选自尖端科研课题或新名词、新概念,起点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低。该类试题往往从比较大的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大中见小,能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源课本,回考点
高考题多源自课本,特别是实验,往往都是课本实验组合,加入新情境、新问题,将多个考点融合。核心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
3.同考点,变化考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4.多维度,创新性
近几年高考题均体现情境新、信息新、试题陌生度高。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以图表、流程、新仪器等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整合新信息与已有信息,组合成新信息块。设问方式多样,问题开放,允许有多种答案,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二、明确目标,提炼方法;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
以选择题为例,选择题共7个题,满分42分。那如何帮助学生得高分呢?
1.让学生明确选择题的特点、主要涉及内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主要内容如下:①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等;②阿伏加德罗常数;③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④氧化性、还原性,电化学;⑤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机理;⑦水溶液中的各类平衡与溶液中微粒浓度间的关系;⑧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化学实验安全;⑨有机化学基础;⑩物质结构与性质。
2.让学生掌握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3)比较筛选法。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
(4)综合分析法。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让学生熟悉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心态要稳。“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三、熟悉学情,精准定位;专题突破,优化思维
进入高考冲刺阶段,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和每次的测验情况,确定学生的易错点、难点。逐步完善教学内容,设置适应本校学生难度的微专题进行精准的训练突破。要“小题大做”,充分挖掘内涵和外延,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的目的。并让学生做完题后,还要多反思、多总结,多想想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命题的角度是什么、自己的领会和收获是什么。在错题中寻找错误原因,寻找思维的卡点、习惯的漏洞。
对高考冲刺阶段的学生来说,每一次练考都是练兵,是训练和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的良机。做对,要归纳提炼,形成“套路”。如果做错,仔细研究精准反扫,准确找到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二轮复习的针对性、细致性、科学性,避免复习的随意性,漫无目的的刷题,成为“刷题的工具”。
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在专题的练习中要以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为目的,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认知的模型,使学生能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建构知识框架和认知序列系统,课堂上特别注重“知识整理—网络构建—问题解决”的12字方针,要求学生能运用学科内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解题思维。
通过落实教材基础实验、渗透探究意识进行实验专题的复习。梳理教材中的必修和选必中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在实验中(下转第11版)
进入高三备考冲刺阶段,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更高效的科学备考,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群策群力,精研真题;明确方向,把握规律
教育部考试中心明确指出:高考命题要突出学科核心价值,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精选试题情境,创设呈现形式,优化设问方式,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预计今年会继续延续去年的考试方向和模式。特别注重关键能力的考查,比如: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要求学生能辨识模型、图表、数据、材料等各类信息,迅速提取关键内容,并能与所学知识整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近几年高考试题不仅要求学生会判断结果,更要会写判断理由、依据、目的等,特别注重思维的严谨性和化学学科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对学生思维逻辑性和语言的规范性都有更高要求。
通过梳理高考试题,我们总结出以下高考命题特点:
1.高起点,低落点
有些试题的试题情境选自尖端科研课题或新名词、新概念,起点高;但答案不会超越高考评价体系要求,落点低。该类试题往往从比较大的点切入,要求考生能排除干扰,大中见小,能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2.源课本,回考点
高考题多源自课本,特别是实验,往往都是课本实验组合,加入新情境、新问题,将多个考点融合。核心知识重点考,重点知识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
3.同考点,变化考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起伏不大,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4.多维度,创新性
近几年高考题均体现情境新、信息新、试题陌生度高。信息呈现形式多样,以图表、流程、新仪器等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整合新信息与已有信息,组合成新信息块。设问方式多样,问题开放,允许有多种答案,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二、明确目标,提炼方法;归纳总结,提升能力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
以选择题为例,选择题共7个题,满分42分。那如何帮助学生得高分呢?
1.让学生明确选择题的特点、主要涉及内容
(1)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覆盖面广,且有较好的区分度。
(2)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
(3)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
(4)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利于考生备考。主要内容如下:①化学用语,物质的分类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等;②阿伏加德罗常数;③离子方程式与化学事实的对应关系,离子共存;④氧化性、还原性,电化学;⑤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机理;⑦水溶液中的各类平衡与溶液中微粒浓度间的关系;⑧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化学实验安全;⑨有机化学基础;⑩物质结构与性质。
2.让学生掌握选择题的常见解题方法
(1)直选法。对考查基本概念、原理、过程和规律的记忆型单选题,可利用已有知识信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2)淘汰排除法。排除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
(3)比较筛选法。选择题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将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分步筛选掉,以求得正确答案。
(4)综合分析法。对于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分析,严谨推理判断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3.让学生熟悉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稳、细、活、准”
“稳”就是不要慌张,心态要稳。“细”就是要“细致”,审题要细,切勿漏看条件,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找到突破口。“活”就是解题时方法要灵活,面对四个选项,要扬长避短,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准”就是要准确。在选择题中涉及到“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很普遍,要看准题目要求,切勿答非所问,选准正确选项。
选项中的错误分为“知识错误”和“逻辑错误”、“表述错误”,其中“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有些选项本身的叙述虽是正确的,但与题干要求无关,也应是错误的。
三、熟悉学情,精准定位;专题突破,优化思维
进入高考冲刺阶段,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和每次的测验情况,确定学生的易错点、难点。逐步完善教学内容,设置适应本校学生难度的微专题进行精准的训练突破。要“小题大做”,充分挖掘内涵和外延,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的目的。并让学生做完题后,还要多反思、多总结,多想想每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命题的角度是什么、自己的领会和收获是什么。在错题中寻找错误原因,寻找思维的卡点、习惯的漏洞。
对高考冲刺阶段的学生来说,每一次练考都是练兵,是训练和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的良机。做对,要归纳提炼,形成“套路”。如果做错,仔细研究精准反扫,准确找到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二轮复习的针对性、细致性、科学性,避免复习的随意性,漫无目的的刷题,成为“刷题的工具”。
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在专题的练习中要以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为目的,按照一定的逻辑形成认知的模型,使学生能从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建构知识框架和认知序列系统,课堂上特别注重“知识整理—网络构建—问题解决”的12字方针,要求学生能运用学科内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构建解题思维。
通过落实教材基础实验、渗透探究意识进行实验专题的复习。梳理教材中的必修和选必中的实验和探究活动,在实验中(下转第11版)